自貢觀察 曹治 四川在線記者 秦勇
6月26日,由自貢恐龍博物館江山副研究館員、彭光照研究館員、葉勇研究館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古生物學家學研究團隊宣布,他們在自貢富順縣發現了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龍足跡,其中包括一個長僅10.2毫米的微小恐龍足跡,該足跡是目前中國記錄的最小的恐龍足跡。
這批恐龍足跡是怎么被發現的呢?這還得從1998年7月說起。
富順縣永年鎮五里村村民丁永富、丁永健兄弟,為了解決家里日常洗菜、洗衣等用水,決定利用自家房屋旁邊的空地開挖一口池塘來蓄水。由于表面松散堆積物下面全是堅硬的黃灰色砂巖,于是丁家兄弟將開采出的長條形石塊鋪在池塘四周方便大家行走。雖然人們在行走過程中有時也注意到有些巖石表面布滿“雞爪”似的形狀,但大家并沒有多想。
2017年4月,丁永富的女兒丁麗在網上發布了幾張池塘旁邊墊腳石的照片,并詢問照片上的“雞爪”是不是恐龍足跡。得知這一消息后,自貢恐龍博物館于2017年5月初赴實地查看,確認是恐龍足跡無疑。5月中旬,經過與對方協商,自貢恐龍博物館將這些恐龍足跡化石征集回館,并開展研究。
自貢恐龍博物館征集的標本有八塊足跡板,其中五號巖板上面一個非常微小的足跡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五號巖板約0.35平方米,上面至少有44個三趾型足跡。其中一個足跡長10.2毫米,寬9.6毫米,有三個明顯的趾頭,第Ⅲ趾最為突出,沒有清楚的趾墊,每趾上都有一個相對較鈍的爪印。該足跡是目前中國記錄的最小的恐龍足跡。
相對這個小足跡,巖板上其他足跡要大一些,長度在2.2—6.2厘米之間。從形態上看,這些足跡可以歸為蹺腳龍足跡類。蹺腳龍足跡常見的尺寸小于15厘米,世界多個地方此前都發現過一些非常小的蹺腳龍足跡。比如,四川峨眉白堊統的峨眉蹺腳龍足跡,曾被認為是中國最小的恐龍足跡之一,其保存最好的足跡含爪印為27毫米。
至于富順標本是由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留下的,還是由一個成年的小型恐龍留下的,目前還沒有定論。巖板上保存了一系列大小不一、但形態相對一致的足跡,可能代表了不同發育階段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集合。因此,學者們傾向于認為,富順微小足跡是由剛出生不久的小恐龍留下的,其足跡制造者的尺寸估計約為12厘米長,大致相當于現代的麻雀。
自貢是四川盆地最負盛名的恐龍產地,地勢較低,湖泊、河流、沼澤很多,適合蕨類、裸子植物的生長,自然成了恐龍的樂園。在自貢已發現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等多種恐龍,時代從侏羅紀早期、中期一直到晚期,填補世界范圍內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稀少的缺環,再加上自貢發現的恐龍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所罕見,自貢恐龍世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