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欣憶 攝影 衡昌輝

  6月28日,世界在建最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發出第一度電。左岸1號機組、右岸14號機組兩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高速轉動,將金沙江源源不斷的水能資源轉化為電能,送往江蘇和浙江。

  值此重要時刻,四川在線記者帶你一起探尋,白鶴灘水電站投產發電,對四川來說意味著什么?

  以白鶴灘為標志

  四川迎來水電投產大年

  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電站,位居世界第二。裝機容量越大,說明發電能力越強,白鶴灘水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約624億千瓦時,基本相當于2018年成都市全社會用電的總量。16臺機組全部投產后,一天的發電量就可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白鶴灘水電站所發水電,豐水期將全額送出至華東,枯水期部分留存四川。這對改善四川豐余枯缺的電源結構將起到積極作用。

  目前,四川水電裝機規模已突破80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80%,均居全國第一。白鶴灘水電站的投產發電,將為我省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再添重大砝碼,助推我省建成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四川水電投產大年,光是6月,就有三座巨型電站相繼投產:

  • 6月16日烏東德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

  • 6月28日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

  • 6月30日楊房溝水電站首批機組將投產發電

  今年年內,兩河口水電站、蘇洼龍水電站也將投產發電。“預計今年新投產水電裝機約1000萬千瓦。”這位負責人說,換言之,到今年年底,四川水電裝機規模將突破9000萬千瓦大關,四川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今年水電投產裝機規模將為2013年以來又一個高峰。“十二五”期間,四川水電迎來密集投產期,2013年投產裝機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為近年來的峰值。進入“十三五”,水電投產步伐放緩,特別是2018年、2019年,水電投產規模僅為100萬千瓦左右。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預計投產規模約1000萬千瓦,可以預見,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之下,水電作為清潔能源,其價值將得到進一步認可。而如何在裝機規模激增的情況下,減少棄水,將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是擺在四川相關部門面前、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