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與運的統籌:
“智慧出行”需求,在投建初期就得到滿足
2016年,當機場建設指揮部在成都簡陽正式運轉時,“運籌辦”也同步進駐辦公區。這個當時僅8人的機構,就是目前天府機場分公司的前身。
大凡一座新機場,都是建成后期加入運營,以優化旅客行走、中轉等流程,熟悉運轉設備的功能以方便管理。天府機場則不同。“機場的使用者是旅客,要讓旅客得到最舒適的乘機體驗。”總結雙流機場的建設經驗,四川省機場集團把運營前置,從投建初期就引入運管。

建管一體,讓運行和管理的需求,在設計階段、建設過程中就能得到充分滿足。
比如,坐國際航班出航,傳統流程,旅客需要分別接受海關和安檢對隨身行李物品的檢查,而天府機場采用了海關安檢聯合檢查的形式,旅客只需要經過一次查驗,就可以完成檢查。不同類型的中轉旅客,天府機場都設置有對應的中轉區,旅客在控制區內就能完成中轉手續的辦理,無需前往出發大廳。這些在旅客進出港流線上的設計流程,如果不是在建設初期就介入,是無法在后期僅靠流程優化就能實現的。
天府機場建設歷經5年,這期間,新技術、新理念、新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統籌建設和運營,天府機場不斷吸納最新、最優,反饋到乘機全流程上,則給到了旅客極其快捷、舒適的體驗。
眾多“模擬旅客”已經體驗過天府機場,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全自助智慧出行,通過一系列“黑科技”實現。這些“黑科技”,有的是全新技術,應天府機場“定制化”需求開發;有的是先進技術,但應用范圍不廣。建設指揮部進行大量調研、試驗后,對其安全性、穩定性心里有底,大膽地采用或者進行了大規模應用。
開航投運在即,眼見“神鳥”即將飛翔,記者接觸的每一位參與了天府機場建設的人,都心生自豪。伍丁更兼具自信。規劃建設天府機場之初,四川就定下了“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目標,“我們完成了這一使命,愿意接受大家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