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智能建造

  給每一倉混凝土原材料配上“身份證”

  白鶴灘工程建設中,“智能建造”的理念被首次提出。借助先進的智能分析和控制技術,建設者能夠對現場情況、變化趨勢進行實時分析、預測,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調控,確保整個建造活動處于持續穩定可靠狀態。

  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混凝土配比靠人工記錄。如今白鶴灘水電站的智能建造系統,給每一倉混凝土原材料配上“身份證”。一旦有隱患,即刻追根溯源。

  “我們在壩體里埋設了成千上萬個傳感器,可以采集壩體的溫度、受力以及混凝土成型的狀態。”中國三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白鶴灘工程建設部副主任陳文夫介紹,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后,相關數據會被實時傳輸到平板電腦中,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

  三峽集團科技與信息部主任李文偉說,“‘智能建造’將貫穿整個工程的全生命建設周期,其深度和廣度都有提升,白鶴灘將更‘聰明’。”

  [白鶴灘水電站的世界之最]

  • 世界單機容量最大機組

  • 世界最大規模地下洞室群

  • 世界最大規模無壓泄洪洞群

  • 圓筒式尾水調壓井規模世界第一

  • 300米級高壩抗震參數世界第一

  • 首次在300米級特高拱壩全壩使用低熱水泥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