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正在泄洪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正在泄洪 。

  周雯 文科 四川在線記者 陳婷

  6月28日,全球在建規模最大、單機容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兩臺機組投產發電。

  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西電東送”骨干電源點,白鶴灘水電站的科研、勘測、設計及籌備建設前后歷經十余年。自2011年起,氣象部門開始為白鶴灘水電站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2011年7月1日,四川省涼山州氣象局已有多年黨齡的高級工程師鄒琪美乘坐客車,由溪洛渡水電站轉場至白鶴灘水電站,成為首批進駐白鶴灘水電站站址的工作人員。

  入駐當天,鄒琪美發出了第一份《白鶴灘水電站短臨預報》。按照以往服務水電站建設的經歷,她給丈夫發了一條信息:“白鶴灘這個活怕是得干到退休了。”

  果然,鄒琪美和同事們在白鶴灘這一守,便是十年。

涼山州氣象局白鶴灘水電站氣象保障服務組部分成員正在制作專題預報產品。涼山州氣象局白鶴灘水電站氣象保障服務組部分成員正在制作專題預報產品。

  每天3人24小時輪班

  氣象保障助電站建設避讓不利天氣上百次

  白鶴灘位于層巒疊嶂的橫斷山脈深處,是典型的河谷氣候。每年4至6月氣溫可高達41℃,地溫超過70℃。除了高溫挑戰,大風同樣不可小覷。每年7級以上大風240天,2019年自動氣象站甚至監測到36.5米/秒的極大風速甚,超過12級臺風風速。

  持續的大風、高溫、暴雨天氣會對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混凝土澆筑產生不利影響,白鶴灘水電站氣象保障服務組每天3人24小時輪班監測天氣變化,科學防護避讓不利天氣共計上百次。

  2020年9月6日,白鶴灘建設工地出現開建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值班室內,涼山州氣象臺副臺長巫前文緊盯著紅外云圖,果斷研判出“中層系統引導對流向東南方移動,低層切變引導冷空氣南下”。接下來,還將有很大可能觸發對流發展,壩區可能仍會有區域暴雨天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