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新聞網訊(記者 徐梓勝)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系人民身體健康,近年來,樂山市衛生系統全力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加強和鞏固中醫醫院、中醫重點專科等級創建工作,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疫苗接種便捷有序

  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公共衛生是重要防線。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市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強化疫情多點監測預警,疫情防控指揮調度,局部疫情應急處置,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作用,統籌協調推動工作落實。

  5月11日,樂山首家新冠病毒疫苗方艙接種點正式投入使用,該接種點共設置25個信息采集臺,28個疫苗接種臺,配備110余名醫務工作人員,單日最大接種量可達9000劑次。

  為緩解新冠疫苗現場預約壓力,切實解決樂山市民“少跑路”的難題。樂山新聞網聯合樂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主研發了“新冠疫苗接種線上預約功能”,并在“樂山發布”微信公眾號設置了疫苗預約菜單,解決市民“跑三次”才可以打疫苗的難題。

  89個鄉鎮中醫館覆蓋全市

  為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樂山在89個鄉鎮(街道)衛生院設立中醫館,以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市衛健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支部黨員帶頭,為群眾提供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服務。

  在峨邊彝族自治縣黑竹溝鎮馬杵千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吸引了不少患者前來理療。該中醫衛生室是在樂山市中醫醫院指導下,于 2014年6月正式建成,群眾對中醫服務的滿意度比較高,認可度也比較大,平常到該中醫衛生室來看中醫或中西醫的病人也大幅增加。

  “這里的醫生不光技術好,還非常貼心,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我電話或入戶關心我的健康狀況。”村民沙瑪陳加說,自己腿腳不好是老毛病了,在醫生的康復治療下,現在也沒有那么疼了,走路也方便多了。

  心理援助滋潤“受傷心田”

  2020年11月,樂山市社會心理服務平臺“海棠心悅”正式上線,平臺開設個人測評、團體測評、在線咨詢、心理課程、健康檔案、人員培訓、體系管理、實時分賬、分級權限、風險預警、重精管理11大功能模塊,為提高市民心理健康知曉率,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覆蓋率,增強心理服務能力,加強心理援助和危機干預,完善隨訪管理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在疫情期間,平臺利用自身優勢,發布《關于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提供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開展個體和群體危機干預及管理事件善后和回復,重建中對高危人群開展心理援助服務。

  2021年,5月8日,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市中區門診在市中區嘉祥路847號揭牌開診,門診部的開設進一步補齊了樂山精神專科醫療服務短板,推動精神專科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滿足全市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門診部主要提供心理咨詢、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睡眠障礙監測與治療、心理測評、司法精神病鑒定、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藥管理及精神心理疾病的物理治療與康復等診療服務,開設有日間門診、節假日門診,并開通24小時心理健康熱線0833-5831234和微信公眾號預約服務。

  據悉,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與樂山市精神衛生中心已達成協議,每月將定期派出專家到該門診部坐診,讓樂山老百姓在當地就能享受到華西醫院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優化流程 患者少跑路

  醫學影像作為醫生的第三只眼,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預約難”“排隊難”“閱片難”三個難題讓不少做過影像科檢查的患者們難以忘記。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快捷優質的服務。

  市人民醫院積極為民辦實事,通過增加檢查設備,延長工作時間,優化工作流程的措施,將患者CT檢查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從3.5天,縮短到了1天,極大方便了群眾就診。

  6月28日上午,記者在市人民醫院放射影像科看到,通過分段預約的患者在醫院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在各檢查室進行檢查。

  “現在要比以前快多了,我們昨天預約的,今天就把檢查都做了,不用像原來一樣來來回回跑幾趟了。”市民彭夢瑛說,以前可能最少都要等個兩三天,現在是真的方便了。

  以往患者要做CT檢查,流程是先由醫生開單,患者或家屬再到CT室劃價,之后還需要跑到收款處計費。計費后他們要再拿著檢查單去CT室預約檢查時間,檢查時間排在后面的話,又要再跑一趟或坐在候診室干等。

  針對這一情況,醫院通過增加檢查設備,延長工作時間,增加節假日檢查,優化工作流程等措施,將平均每天檢查的人次從500多人次提升到600多人次,患者CT檢查預約后平均等待時間縮短了三倍多。

  “改進過后,CT平均等待時間是0.5天,也就是上午來預約檢查的病人下午就能做,下午來預約檢查的病人第二天上午就能做,即便是CT增強,在兩天以內也能完成。”市人民醫院放射影像科副主任張笑告訴記者,讓患者少跑路,患者的就醫感受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