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探訪國家重點實驗室|“捕獲”水稻優異基因,這里藏著哪些高科技?
該實驗室聚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目標,設立作物優異基因資源發掘、作物與有害生物互作、作物環境響應與生理、作物種質創新與品種設計等4個主要研究方向,開展前沿性理論和應用基礎研究,催生出一批標志性成果,支撐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2個ESI學科自2015年以來穩定排名全球前1%。
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工作先后主持獲國家科技獎9項,其中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基因深度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在Science、Cell、PNAS、Nature Microbiology、Plant Cell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0余篇,為提升西南乃至全國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四川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藥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依托單位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實驗室主任為副校長彭成教授,首屆學術委員會主任為王永炎院士。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西北邊,一棟平平無奇的科研樓下,藏著一個“巨型冰箱”,里面存放著3萬多份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中藥種子。
這是全球最大的中藥種質資源單體庫!
是中藥的“諾亞方舟”!
西南特色中藥資源重點實驗室入選“國家隊”的支撐。
點擊>>>獨家探秘 | 一棟平平無奇的科研樓下,竟藏著中藥的“諾亞方舟”!
據了解,該實驗室建立“一庫三平臺九大技術單元”的中藥資源創新研究平臺,以西南地區道地藥材和大宗藥材等特色中藥資源為研究對象,堅持 “系統中藥”思想引領,針對中藥資源關鍵核心問題凝煉了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種質保存與創新、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多維評價和西南特色中藥資源的轉化機制與調控3個方向開展研究工作,為全面提升中藥資源研究的思想原創性和技術原創性,推動我國中藥資源基礎研究取得創新突破。
近年來,實驗室先后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400余項,獲研究經費3.0億元。公開發表論文2600余篇,指導建立10萬畝標準化中藥種植區,產生直接間接經濟效益100億元,帶動20個縣5000余農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