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7月7日,省統計局發布“建黨百年數說四川”系列之五,以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的四川人口數據為時間軸,對全省人口狀況作簡要回顧分析。

  統計顯示,1953年以來,四川人口總量穩定增長,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城鄉結構逐步優化,人口紅利持續多年,人口對四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充分彰顯。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共進行了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早期普查年份,部分結構指標未納入統計。

  一、人口總量大 增速逐步放緩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四川常住人口8367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五。與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667萬人相比,共增加了3700萬人,增長79.28%,年平均增長率為0.88%。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到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期間,全省人口總量不斷增多,增速呈逐漸放緩態勢。其中1964-1982年人口增速大幅度提高,主要原因是經歷了社會主義建設之初最困難時期之后,經濟發展逐漸起色,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具備了使更多人口出生的物質條件,國家也開始鼓勵生育。

  1982年國家將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雖然從1982-1990年全省人口數量仍然處于增長狀態,但是增速已經出現陡坡式下滑,從47.9%銳減至7.85%,有效地抑制了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這一時期,人民群眾婚姻、生育、家庭觀念發生質變,優生優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大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質量。

  為應對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黨的十八大后,國家連續出臺“單獨二孩”“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初四川“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對提高四川生育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從人口抽樣調查情況看,全省出生人口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都呈上升趨勢,二孩出生數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孩出生數量減少的影響,有利于增加人口數量、改善人口年齡結構、促進人口均衡發展。2021年5月,國家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將進一步對改善人口結構、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人口均衡發展 性別比日趨平衡

  1953年首次人口普查顯示,四川男性占人口總量的51.47%,女性為48.53%,人口性別比為106.05,此后人口性別比多年均處于上升趨勢,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達到107.28的峰值,男女比例明顯失衡。原因在于重男輕女和養兒防老的思想長期存在,男女比例失調直觀的影響為結婚率和生育率的下降,亦間接加快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男女性別比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之后迎來轉折點,并持續下降。2020年全省人口性別比102.19,比全國低2.88。初步分析,近年來全省人口性別比下降,主要受外出務工人員男性居多、女性老齡人口比重大以及四川“男女平等”思想進一步深入人心等因素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