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現在,四川人的“錢袋子”鼓了多少呢?7月8日,省統計局發布“建黨百年數說四川”系列之六,用一系列數據告訴你,四川人工資水平的大幅增長。
一、工資改革發展歷程回顧
工資水平徘徊上升階段(1952-1977年)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并為全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促進了工資制度的統一。1956年,為縮小工資差距,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進行工資改革。1956—1960年期間,先后三次調整工資制度,四川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連續三年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由1957年的473元降低到1960年的333元,降幅達29.6%。到改革開放前,工資制度沒有大的調整,職工工資標準和水平處于徘徊上升階段。1977年,四川省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44元,比1952年的319元增長70.5%,年均增長2.2%。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這次全會為起點,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四川搶抓機遇,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收入普遍增加。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實施,帶動了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增長。四川省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590元增長到1999年的7249元,增長1128.6%,年均增長12.7%,實現了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