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26年的兒子騰海軍與父親緊緊相擁。 楊勇 攝失蹤26年的兒子騰海軍與父親緊緊相擁。 楊勇 攝

  中新網綿陽7月9日電 (記者 楊勇)“通過DNA親緣關系比對,確認騰躍山、王華英與盧某(男,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人)具有生物學遺傳關系,盧某即失蹤兒童騰海軍!”7月9日,在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認親現場,當騰躍山聽到警方宣讀的《失蹤/被拐兒童身份確認通知書》時,眼神里滿是喜悅和期待。

  隨后,失蹤26年的兒子騰海軍推門而入,快步上前,抱住了單薄瘦小的父親。騰躍山雖已62歲,在找尋兒子的過程中飽經風霜,但當父子倆緊緊相擁時,騰躍山的眼里還是泛出了淚花。

  時間回到1995年7月的一天凌晨,家住綿陽市三臺縣觀橋鎮的滕躍山一家早已進入夢鄉,他3歲的兒子滕海軍正躺在父母身邊呼呼大睡。滕躍山的妻子王華英半夜醒來,猛地發現睡在自己身旁的兒子不見了,她趕緊叫醒丈夫。當他們驚慌失措地走出臥室尋找孩子時,眼前一幕更讓這對夫妻大吃一驚:晚上睡覺前鎖緊的房門正敞開著,地上留下了有人闖入室內的痕跡……

  “有小偷抱走了我孩子!”滕躍山、王華英急匆匆地跑到室外,不停大聲呼喊孩子的名字,卻沒有任何回應。情急之下,滕躍山夫婦趕往觀橋派出所報案,派出所立即開展工作,并發動當地群眾積極提供線索,但由于當時信息閉塞,條件有限,所有的努力如石沉大海。王華英也因為兒子的離奇失蹤和多年尋找無果,飽受打擊,精神狀態一天不如一天。

  長期以來,三臺縣公安機關沒有放棄對滕海軍的查找工作,并隨著打拐DNA庫的升級,先后多次將滕躍山和王華英的血樣樣本錄入打拐DNA庫,試圖通過DNA數據比對發現失蹤孩子的相關信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今年公安部開展的“團圓行動”中,三臺縣公安局民警利用“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再次對滕躍山和王華英的血樣進行盲比,終于發現他們的信息與家住河南省新鄉衛輝市的青年男子盧某十分相似。

  三臺縣公安局隨即在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的大力協助下,對滕躍山、王華英夫婦和盧某的血樣進行了嚴謹的復核工作,并得出了科學結論:滕躍山、王華英夫婦是盧某的生物學父母親,也就是說盧某正是失蹤長達26年的滕海軍。

  “我一直不清楚自己的身世,是警方反復聯系我,給我講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再加上DNA親緣關系比對成功,我才真正確認自己的身世。”如今,29歲的滕海軍正在北京工作,得知今天要與親生父母相認,特意趕回四川。

  “我等會要去醫院看媽媽,聽爸爸說自從我失蹤后,媽媽身體就越來越差,七八年前還確診了精神疾病,希望媽媽看到我以后情況能有所好轉。”滕海軍說,暫時還沒有把找到親生父母的事情告訴養父母,養父母都80多歲了,擔心他們身體受不了,“不過,今后我都會好好孝順親生父母和養父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