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近日,宜賓市敘州區的涂先生通過四川日報全媒體問政四川平臺和民情熱線(028-86968696)求助——
他家有一棟建于1949年以前的“老房子”,目前被納入“拆遷”范圍,對此他認為太可惜:“我家房子是典型的川南吊腳樓式建筑風格,如果能夠留下來,就是保留一段城市記憶。”
在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家有舊宅的人以及文物愛好者都會有相應疑問:老房子越來越少,從保留文化記憶的角度,是否應該盡可能多保留這些老房子?對此,四川日報全媒體民情記者走訪多位古建筑保護業內人士,他們釋疑:公眾關注歷史建筑的保護值得鼓勵,但并非所有老建筑都值得保留。
期待>>>
曾作電影拍攝點,能否作為歷史建筑給予保護
宜賓涂先生希望保存的“涂家院子”,是一處建于70年前的吊腳樓式建筑。上世紀60年代,宜賓遭遇大洪水,涂家院子因受洪水侵蝕嚴重,重新進行了培修。當前,涂家院子除了木板門面墻保留著原本的風貌,其它地方都呈現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代烙印。磚木結構的房屋內,還保留著當年的紅色標語和招貼畫。

涂家院子(圖片由房主涂先生提供)

涂先生說,因為院子極具年代感,峨眉電影制片廠曾經選取此地作為電影拍攝點;一位知名導演也在此拍攝過電影。此后,涂家院子逐漸成為宜賓市書畫界藝術家們舉行藝術沙龍的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