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霆 四川在線記者 劉川 鄭志浩 內江觀察 劉煜瑞 唐廣 羅清心 攝影報道

  “某品牌單車停車要求極其苛刻,價格比其他品牌高出不少,而且掃碼進入用車界面時,還會出現很多廣告,體驗感差……”近日,有內江市民反映,內江部分共享單車品牌存在體驗差、價格過高等問題。實際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體驗和調查。

  現場體驗:

  企業自行定價 市民可申請新增停放點

  7月25日下午,記者一行人來到內江萬達廣場,各自體驗了哈啰、美團、迅馳、小遛等4種單車。在萬達廣場靠近五星路一側的非機動車輛停放區,記者觀察到4種品牌的共享單車在此都有分布,且數量上相差不大。

  隨后,記者又先后來到內江師范學院東區、內江市市中區玉溪路等共享單車使用率相對更低的地方,能夠發現相較于小遛、迅馳,哈啰以及美團的單車投放數量明顯偏多。

  經過近一小時的騎行體驗后,哈啰、美團的騎行費用都在6元,而迅馳、小遛則分別為10元、12元,較哈啰、美團價格高上近一倍。

  各品牌共享單車實際計費規則如何?通過查詢各品牌小程序及APP可以發現,哈啰、美團、迅馳三種電單車前20分鐘收費2元,之后哈啰、美團每10分鐘1元,迅馳則是每5分鐘1元;另一方面,市民多次反映收費較高的小遛共享則是全程按時間收費,每5分鐘定價為1元。

  不難發現,相較于哈啰、美團等品牌,小遛、迅馳的收費要高出70%到100%左右,這種收費差異在市民騎行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時更為明顯,這樣的收費是否合理?

  “共享單車行業作為新興行業,其收費定價并無統一標準和管理辦法。都是由各個品牌運營商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價格,屬于市場化運作的結果。”內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劉軍表示,“我們支隊只能通過做好行業的標準化管理,促進行業內部開展良性競爭,進而對價格產生影響。”

  針對共享單車停放要求苛刻的問題,劉軍解釋道:“今年5月開始,我們支隊就根據全市共享單車的總數,在城區合理增加和劃分停車泊位,目前全市共有停車泊位2017個,完全能夠滿足現有需求。”

  此外,哈啰、美團、小遛等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在單車停放,尤其是電子圍欄設置、車輛擺放角度等方面也有自己不同的要求。目前,內江5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都在自己的小程序或APP上開設了“申請還車點”的選項,市民可通過手機定位、填寫申請原因新增停車點,讓用車更加方便快捷。

  總量控制:

  規范停車點“號牌管理” 單車投放在1.5萬輛以內

  7月23日早上,家住綠島銀座的吳女士因為趕時間,就近掃了一輛共享單車趕往單位,在掃碼時,吳女士發現幾乎每一臺共享單車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因為太久沒騎車了,所以一直都沒發現,看來我們內江的共享單車越來越規范了。”在吳女士看來,在主城區騎共享單車的體驗越來越好,一方面,包括蘭桂大道、漢安大道等重要路段都劃定了專門的騎行用道,另一方面,主城區的共享單車停放點位也更加科學規范,車輛堆積或缺少的情況也大為改善。

  這是內江市共享單車專項整治帶來的積極影響。今年4月底,內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正式被確定為全市共享單車行業的主要管理部門,該支隊從5月起就針對主城區共享單車管理進行了專項整治,包括合理控制單車數量、科學施劃停車泊位、清除“超速、超重、超限”車輛、清理亂停亂放車輛、成立共享單車自治委員會等,有效改善了曾經共享單車出現的部分亂象。

  今年5月,內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多次約談內江市主城區包括街兔、哈啰、迅馳、美團、小溜在內的5家運營企業,督促企業合理投放共享單車,針對城區內“超速、超重、超限”車輛,內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要求各企業全部進行了回收,截止5月20日,內江市主城區 5400輛不合安全技術規范的共享單車已全部清理。

  隨后從6月底開始,全市的共享單車正式實行號牌管理,按照此前邀請第三方機構針對內江城區共享單車的容量情況、市民群眾騎行需求量的調研結果,暫向每家企業配置3000份額,要求總量控制在1.5萬輛以內。

  目前,全市各大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總投放數近萬輛,其中街兔1500輛、哈啰3000輛、迅馳1210輛、美團3000輛、小溜123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