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視頻
點位背景:
丁字島位于樂山市夾江縣木城鎮蘭壩社區,面積2.64平方公里,地處青衣江流域,四面環水,島上居住285戶702人。去年“8·18”特大暴雨洪災中,2公里江堤護岸被毀,島上被淹沒區域達1.9平方公里,1000余畝土地受災,島民全部安全轉移。
江心島是我省防汛工作中的一大難點。降雨加上上游來水,河道水位迅速抬升,容易造成島上人員被困和撤離不及時的情況。為此,我省要求各地要高度關注江心島防災避災,重點排查堤防護岸、救生高臺、轉移通道、救援碼頭等避災設施是否齊備,逐一消除盲區、堵塞漏洞。
7月22日,烈日當空,木城鎮的青衣江畔,丁字島江堤護岸的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正在進行最后的掃尾工作。一大早,蘭壩社區黨委書記徐志強就來到江邊,沿著江堤巡查了一圈。
“堤防護岸是我們的排查重點,一旦水位超過警戒線,就要及時組織人員轉移。”徐志強說。
進入主汛期,江心島成為防災避災的重點。今年當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確保安全度汛?
筑牢“安全堤防”,全面提升江心島防洪避險能力
“去年丁字島受災嚴重,部分江堤被沖毀,大片農田被淹。”徐志強指著江堤旁的一塊花生地說。
木城鎮是青衣江進入樂山市的第一站。去年的“8·18”特大暴雨洪災來勢兇猛,木城鎮的多個村莊被淹,丁字島成為洪水中的“孤島”。所幸轉移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
筑牢“堤防”成為災后重建的關鍵一環。今年2月,青衣江夾江縣南安護岸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動工,恢復重建堤防585米,加高加固堤防3415米,新建防汛搶險通道1945米,目前項目已基本完工。
“我們對河道進行了清淤疏浚,河堤加高了2米,提高防洪能力。”徐志強說。
近期天氣炎熱,江水較淺,堤壩坡面上劃定了紅色警戒線,河道旁矗立著一人多高的自動水位監測站,上面還有一個監控攝像頭。

丁字島堤岸旁的自動水位監測站
“我們確定了江心島在內的12個重要防洪斷面,通過水位觀測設施、高清攝像頭、無線預警廣播等技術手段,密切監視江河水位變化,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一旦有險情,會立即組織群眾轉移避險。”樂山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島上還建有救生高臺,可以為群眾提供緊急避險場所。“在丁字島上,建有5個救生高臺,配備了避難房屋、物資儲備室、預警室等設施。”徐志強帶領記者來到一處救生高臺,物資儲備室內存放著折疊床、手電筒、被子、救生衣等各類防洪應急物資,避難房屋可容納150人避險。

丁字島上的救生高臺
在高臺2樓,還安裝了一個警報器。“一旦發生險情,我們的警報就會拉響,周圍群眾能在20分鐘內沿撤離路線轉移到高臺避險。”徐志強說。
像丁字島這樣的江心島,樂山一共有25個,其中20個有人居住,涉及人口1.7萬余人。“我們按照 ‘一島一策’規劃,受洪水威脅最大的3個江心島,對人員實施了整體搬遷,其余則通過實施堤防護岸、救生高臺、疏散轉移通道、救援碼頭等避災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江心島防洪能力。”樂山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確保信息傳遞到位,完善防洪減災群測群防體系
河沙沖積的丁字島土地肥沃,進入7月,島上的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長勢茂盛。“每年汛期,江水都會上漲,去年漲得最兇。”丁字島村民張西華回憶,8月17日晚暴雨如注,“我當時還在睡,懵懵懂懂聽到警報聲,我把窗戶打開,外面很黑,村干部喊趕快點轉移。”
當晚凌晨,島上居民全部被安全轉移到蘭壩社區的安置點。

救生高臺上的警報器
及時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仍然是防汛關鍵。一方面要確保預報預警信息傳遞到位。進入汛期,島上已實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村組干部、駐村工作小組組成了防汛工作隊伍,采取劃片包干、網格化管理,黨員干部‘一對一’包戶,通過微信、警報、喇叭、鑼鼓等多種手段,第一時間把預警信息傳達到戶、到人。”徐志強說。
另一方面要提高群眾自救和互救能力。丁字島提前明確了轉移路線,島上樹立了避災安置點、路線指示牌等多個標牌標識,上面還留有村干部的聯系電話。今年五六月份,防汛工作隊組織村民進行了2次應急演練,確保群眾能夠在危急情況下快速轉移。

丁字島上的指示標牌
為了壓實防御責任,樂山要求防汛減災要做到“十二個百分百”,包括監測點責任人100%掛牌上墻、逃生路線標識100%設置到位、預警預報100%覆蓋到位、避險演練100%開展等,發揮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作用,堅決做到達到兩線水位(警戒水位、保證水位)時緊急轉移、發生險情異動時緊急轉移、險情不能準確研判時緊急轉移。
眼下,丁字島正處于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島上樹葉沙沙,蟬鳴陣陣,誰也說不準下一場暴雨何時降臨。不過,張西華并不擔心。“去年都沒怕過,今年也不怕。”他打開手機上的一個“蘭壩社區五隊”微信群,“你看我們這個群里,每天都能收到消息。現在有一點風吹草動,村干部都會及時通知。”
記者手記: 江心島防汛需分類施策
目前,四川樂山、遂寧等多地均有不少江心島,江心島歷來是防汛中的薄弱環節。這是由于江心島位于江河中間,且一些江心島防洪設計標準較低,遇上暴雨洪水, 降雨加之上游來水,河道水位會迅速抬升,容易造成島上人員被困和撤離不及時的情況。
四川在線記者采訪中發現,由于江心島位置、面積、所處河流等均不相同,確保江心島群眾安全度汛,更需要根據各個江心島的實際情況,分類施策、精準防汛。
樂山即是一例。去年“8·18”特大暴雨洪災過后,當地對江心島就提出“一島一策”治理方案,分為發展提升型、發展限制型、避災搬遷型、農林修復型。對于受洪水威脅最大的3個江心島,實施了整體搬遷。對于有改造提升條件的,則全面提升防洪能力,確保小災可防、中災可避、大災可退。
同時,從過往的避災經驗來看,提前果斷轉移群眾仍是關鍵。特別是一些有旅游景點、農家樂、施工工地、工礦企業和學校的江心島,更需要提前做好防御,預警到戶到人,一旦出現險情,做到應轉盡轉、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