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鴻

  7月27日,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審計廳廳長陶志偉向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作了《關于四川省2020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這份報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展現了怎樣的審計工作“新格局”?

  關鍵詞一:服務大局

  省委的工作重點抓什么,審計監督就著力關注什么

  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緊緊圍繞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以來的重大決策部署,緊扣事關經濟社會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重點審計了財政資金提質增效、落實過緊日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鄉村振興、國企國資、國有資源等事關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持續關注養老、醫療、住房、科技、生態等重點領域,對965億元新增財政直達資金開展全過程跟蹤審計。

  “這些都表明省委的工作重點抓什么,審計監督就著力關注什么,省委的決策部署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 審計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全省共審計和調查單位5816個,查出違紀違規問題金額237.22億元,促進財政增收節支165.15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34.03億元,提交審計報告、信息等1.15萬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緊扣了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

  圍繞“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以及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反映了川南一體化推進中還存在重要事項推進、重大政策把握、重點項目建設等不夠協同的問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呈現出良好態勢,但毗鄰兩地部分共同推進事項還有差異、生態環境聯防聯控還有困難等。圍繞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揭示省級科技資金對重大項目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圍繞政府投資,發現我省尚未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揭示還存在涉企保證金尚需深化專項治理,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仍需持續加力等問題。

  關鍵詞二:主責主業

  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

  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牢牢把握職責定位,依法開展工作,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主責主業——

  從財政財務收支入手,檢查與資金緊密相關的政策落實、制度執行、項目建設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揭示重大政策落實、措施實施效果、重大經濟風險隱患、廉政風險和權力運行等問題。

  在住房、科技、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方面,關注各類重點專項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反映了資金分配使用不規范、結存閑置、少數項目建成后效益發揮不佳等問題。

  部門預算執行方面,今年繼續對省級預算單位實行數據分析全覆蓋,并就部分單位和事項進行了現場審計和重點核查,反映了一些部門預(決)算不夠完整準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還不夠到位等問題。

  同時,為更好服務人大“穿透式”預算審查監督工作,今年還對科技廳、省糧食和儲備局預算執行和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檢查,并對今年報告的結構和內容進行調整充實。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反映的審計情況都有明確的審計范圍和資金抽查量,堅持用實事和數據說話,以理服人。

  關鍵詞三:民生審計

  近年來,黨中央、省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推行一系列重大舉措。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開展審計,組織對養老、醫療、住房、易地扶貧搬遷、鄉村治理等領域開展審計,積極推動各項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實處,促進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反映了保障不精準、部分政策未落實、資金違規使用等問題。易地扶貧搬遷方面,指出搬遷后續扶持仍需從就業、產業、配套等方面予以加強,促進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治理方面,揭示村級資金管理制度不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收益不佳等問題。此外,審計報告還反映了部分養老機構建設項目推進緩慢等問題。

  審計后,審計機關推動有關地區和部門積極整改,通過采取專項整治、加快項目建設、收回違規資金、完善制度等措施,目前大部分問題已經得到整改。

  關鍵詞四:防風險

  密切跟蹤經濟社會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上升,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全省審計機關著力發揮審計專業性強、觸角廣泛、反應快速等優勢,密切跟蹤經濟社會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

  機關單位財務風險方面,去年底,會同省紀委監委、財政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全省開展了嚴肅財經紀律及財務管理風險排查和部門閑置封存物資清理處置工作,今年繼續加大對財經紀律執行情況的審計力度,揭示部分領域執行財經紀律和制度要求不嚴格的問題。如一些單位未按要求公開招投標和政府采購、超控制比例支付現金,個別單位以勞務費名義虛列資金等。

  地方債務、基層財政運轉和金融風險方面,反映了部分新增債券資金閑置、擴大范圍使用,部分市縣未清理消化或新增暫付款,部分國有融資擔保和小貸公司偏離經營目標、財務信息不實等問題。

  生態風險方面,反映部分耕地劃定不精準或違規占用、林草或礦產砂石資源底數不清、水土流失治理和污染防治任務未完成等問題。

  糧食安全方面,反映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問題、投入保障不足等。

  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加大對虛增財政收入、變相舉借債務等問題的追責力度,加快推進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管理,加大對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執法檢查等建議,促進完善風險管控措施。

  關鍵詞五:防未病

  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推動建章立制

  發現問題,還要抓好審計“后半篇文章”解決問題。據統計,截至2021年5月,2020年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68項問題,有關地區和部門(單位)已整改63項,涉及金額218.6億元。2020年7月以來,全省審計機關向各級紀委監司法機關和有關部門移送問題線索790件,目前已有1451人次受到處理,其中被追究刑事責任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7人次,其他處理1316人次。

  既治已病也防防未病。在客觀揭示問題的同時,全省審計機關更加注重分析問題背后的體制障礙、機制缺陷、制度漏洞,堅持揭示問題、促進工作和完善機制一體推進。一年來,有關地區和部門建立和完善制度規范655項。

  針對近年審計反映市縣重大經濟決策不規范問題,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研究制定了《四川省市縣重大經濟事項決策規定(試行)》,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制定配套辦法。

  針對省級機關財政決策中的制度空白,省政府制定《省級財政性資金管理決策程序規定》,推動相關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針對審計反映的養老、醫療、住房、就業等方面問題,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整改,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印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等實施意見或辦法,健全完善民生保障體系。

  針對糧食安全、地方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等問題,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定期督導和通報機制,加強評價考核,促進中央、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下一步,審計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認真督促相關地區和部門單位落實整改責任,年底前依法公告審計工作報告反映問題的全面整改情況。”上述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