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觀新聞記者 王眉靈
7月25日,記者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11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試點工程,這是我省唯一一座列入試點的橋梁。目前大橋的監測系統正進行升級改造,預計年內完成建設。
“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組織開展跨江跨海跨峽谷等長大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系統) 建設,搭建起“部+省+單橋”三級監測系統,對長大橋梁結構健康開展實時監測,動態掌握橋梁結構運行狀況,以防范化解橋梁運行重大安全風險。公路在役和在建單孔跨徑500米以上的懸索橋、單孔跨徑300米以上的斜拉橋、單孔跨徑160米以上的梁橋和單孔跨徑200米以上的拱橋,均納入實施范圍。
先行先試,交通運輸部在全國選擇了11座長大橋梁開展試點,將根據試點橋梁系統建設,制定出臺《公路橋粱監測技術規范》。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被列入其中。

該橋于2018年建成通車,是一座建設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帶、復雜風場及溫度場環境下的超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全橋長1411米,主跨1100米,被譽為“川藏第一橋”。
四川省公路結構監測與加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滌介紹,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建成通車時,已完成單橋系統建設,共布設185個傳感器,監測主梁撓度、索塔變位等10類指標,并接入省級監管平臺。“但是,按照部專項行動方案和技術指南要求,上述系統尚未充分考慮橋址地震烈度高、邊坡地災風險突出、山區風場環境復雜等特點。”目前,正針對上述風險特點對大橋監測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重點補充對地震、風致振動、高陡邊坡穩定性的監測和智能分析,預計年底完成試點建設。

記者了解到,按照交通運輸部相關要求,我省52座橋梁被納入,需要建設單橋監測系統并接入監測系統平臺,除了“川藏第一橋”外,合江長江公路大橋、鹽坪壩長江大橋等省內大跨徑知名橋梁都在列。
“四川山多、橋梁多,通車后的運行安全監測是重點。”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處人士介紹,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路橋梁總數約4.5萬座,其中大橋、特大橋8400余座;全省橋齡30年以上的占1/3;近年新建高速公路大多位于山嶺重丘區,橋隧比高達80%。
近年來,我省先行先試,在橋梁結構健康集群式監測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已建成約50座單橋系統,其中41座已接入省級平臺,構建起“地方單橋系統+省級監管平臺”兩級架構。

比如,針對地災、水毀等風險突出的橋梁,根據安全風險辨識結果,按照輕量化原則,進行一橋一方案的精準靶向監測,雅西高速瓦廠坪大橋就是一例;針對已發生重大險情的橋梁,快速部署應急監測系統,如雅西高速姚河壩大橋突遭山體崩塌導致半幅損毀,48小時內部署了監測預警系統,既為搶通保通和恢復重建提供技術支撐,也有效保障人員車輛安全。
到2023年底,被納入交通運輸部“監測清單”的52座橋梁將按全部統一標準,全部完成系統建設,并接入省和全國平臺,通過大數據和科學分析,為這些橋梁的日常運行和養護管理精準“畫像”。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