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路線圖”

  聚焦更強更美更富,打造鄉村振興的“遂寧樣板”

  如何走出一條具有遂寧特色的丘陵地區鄉村振興之路?當天的會議上,聚焦農業發展要朝著“更強”的方向提質、農村發展要朝著“更美”的方向提升、農民發展要朝著“更富”的方向提效三方面,遂寧勾勒出接下來行動的“路線圖”。

  農業發展“更強”,意味著要走一條特色化、規模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現代高質高效農業之路。

俯瞰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 王若曄 攝影俯瞰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 王若曄 攝影

  具體來說,要在抓轉型、補鏈條、強品牌上做文章: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成片成帶成規模的現代農業園區,推動一批特色農副產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按照成片成帶成規模的思路,圍繞主要農產品,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把特色農產品做得更精、做得更優,提升“遂寧鮮”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

  農村發展“更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質量運營”是關鍵。一張規劃圖勝過無數言語,特別提到要在規劃范圍上“擴面”、在規劃理念上“超前”、在規劃成果上“提質”。

  在規劃基礎上,做到“高標準”打造。按照“大地景觀化、庭院園林化、農田田園化、產業特色化、城鄉一體化”,打造“山水林田湖”一體景觀,構建村容村貌美、服務設施美、生態環境美、富民產業美、社會和諧美的“五美鄉村”。最終達到“高質量”呈現,推動美麗鄉村串珠成鏈、連片成景。

射洪市廣興鎮雙江村“兩江畫廊”。 廖錦輝 攝影射洪市廣興鎮雙江村“兩江畫廊”。 廖錦輝 攝影

  農民發展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一個地區“三農”發展的核心指標之一。

  農民如何“更富”?圍繞農民增收來源,會議提出三個思路:全力增加工資性收入,強化“訂單式”“點餐式”培養,建設新型職業化農民工隊伍,加強企業聯動和勞務輸出,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大力提高經營性收入,以鄉村人才振興學歷提升計劃為抓手,打造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著力拓展財產性收入,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作用,通過入股、分紅、就業等方式增加農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