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在這10多天時間里,我們仿佛又回到去年戰疫最緊張的那段日子,覺睡不好,飯吃不香。心里想著的都是如何才能把德爾塔病毒傳播的風險控制在最低程度。”8月4日,省衛健委防疫專家組組長、省疾控中心的主任醫師祝小平對記者說到。

  自7月23日綿陽發現我省首例省外輸入性德爾塔病毒新冠患者,隨后多地也相繼發現確診病例。在這場卷土重來的疫情中,控制病毒的擴散是打贏這場遭遇戰的關鍵。為此,擔負著病毒朔源、病毒基因測序、管控區域科學劃分等職責的省疾控中心專家們再度進入的緊急狀態。疫情就是命令,速度就是關鍵,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周久順,中心急傳所所長、主任醫師袁珩,中心急傳所副所長、主任醫師劉倫光……省疾控中心眾多的專家立即行動起來,以對人民群眾健康負責的態度,全身心投入到這場阻擊德爾塔病毒的防疫戰中。

  行動迅速  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7月23日綿陽發現首例患者后,正在中心的周久順立即與袁珩等4人一道,驅車前往了綿陽。“我們連換洗的衣物都不及拿就直接從單位出發了。”袁珩說。車上,為了解當地的具體情況,幾位專家的電話就沒停過。一到綿陽涪城區,周久順、袁珩等就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作為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他們最清楚此時慢半拍就可能遺漏戰機,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與德爾塔賽跑。

  “我們主要任務就是為當地提供指導,對當地的防控措施、流行病學調查的情況進行分析、研討,然后提出具體的防控意見。”周久順告訴記者,剛到綿陽那幾天也是最為緊張的幾天,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3、4點,一切都不能有絲毫的大意,各種信息都需要反復核對,只有精確才能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就在省疾控中心的專家們飛速趕往綿陽的同時,在成都的專家也開始了迅速的行動。祝小平就是其中的一位,設在省衛健委的防疫指揮部,這里對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去年防疫最緊張的時候,祝小平幾乎天天都在這里。而這次,祝小平也是一樣,作為專家組組長,不僅要在宏觀上對各地信息進行研判各種信息,做出準確的定論,還參與流行病學調查,拿到第一手資料。

  其實,除了這些工作外,周久順、祝小平等專家還要把研判、調研等結果,以及防控建議撰寫成材料,為省上的防控提供決策依據。

  “苦點、累點都沒什么,只要我們所做的事能為防控起到作用,一切都值得。”祝小平說。

  在綿陽出現首例患者后,瀘州、成都、宜賓等地也相繼出現了確診病例。還在綿陽的周久順、袁珩又立即從綿陽趕回成都,參與成都的防控戰。

  同樣,在瀘州出現疫情時,劉倫光第一時間就從成都出發趕往瀘州,對這例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毒進行朔源,在患者所在的單位以及經過的地方,進行調查劃分出管控區域。幾天后,他又趕往了宜賓,繼續著全力阻擊病毒擴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