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文化遺產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近年來,四川一直像愛護生命一樣,保護著文化遺產。

  7月29日,省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四川省三星堆遺址保護條例》。三星堆遺址的保護,從此進入法治化軌道。

  三星堆1986年“一醒驚天下”后,當時還繼續面臨著當地農民挖磚取土的破壞。為保護遺址,四川派出工作人員專門赴北京匯報情況。1988年,國務院單獨就三星堆遺址組織評審,并將其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番專門立法保護三星堆遺址,更明確了保護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三星堆的保護并非個例。廣元千佛崖石窟,中國石窟藝術史下半闋的典型代表。為避免這片石窟藝術瑰寶被國道車輛揚塵覆蓋,從千佛崖面前經過的108國道,在10多年前直接改道。國道之下重新清理出來的明清古金牛道,自此重見天日。

  為將成都邛窯遺址打造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動員50多家原住民從當地搬出。如今,邛窯遺址公園已成為讓文物活起來的鮮活案例。曾經在這里燒制了800多年陶瓷的地方,窯口再度燃燒起熊熊大火。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創的文物也在災后重建中重獲新生。桃坪羌寨的災后重建,更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守住民族的根與魂,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為保護革命文物,四川省專門印發《四川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也于7月正式施行;為保護四川石窟藝術瑰寶,四川省于去年底開啟四川石窟專項調查,為全面保護石窟提供資料、摸清病因。

  傳承讓文物活起來 豐富歷史文化滋養

  7月30日,“回望長安——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揭幕。曾轟動國內外的陜西何家村窖藏和法門寺地宮文物,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觀眾。不少觀眾說,“在這里領略到了中國盛唐時期的繁華和勃勃生機。”

  當收藏在廣大博物館、紀念館中的文物活起來,這些古人智慧和審美的結晶,正成為國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的源泉。

  3月,伴隨著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成果發布,三星堆博物館迎來如潮游客。清明節、“五一”節假期,游客人次連連刷新歷史紀錄,大多數游客千里迢迢從省外趕來參觀。不少游客表示,“沒想到3000多年前,三星堆就能創造如此發達的青銅文明?!薄拔覀兊淖嫦龋瑢嵲谑羌戎腔塾殖錆M浪漫的想象力!”

  近年來,博物館熱在四川不斷升溫。從“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引來超百萬人次的觀眾,到中印雕塑展、“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等,都引爆一輪又一輪觀展熱潮。

  據介紹,四川省博物館觀眾2019年就已達7500多萬人次。博物館,已成為四川人的文化新客廳。三星堆、江口等各種考古成果發布,也持續吸引著公眾熱切關注。

  考古熱、文博熱……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明面貌正變得更加清晰?;钇饋淼奈奈铮瑸楣娞峁┝松詈竦臍v史文化滋養。(記者 吳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