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
汛期多降雨,我能出去玩嗎?黃色預警、橙色預警都是什么意思?8月12日,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邀請省自然資源廳機關黨委書記、(兼)應急廳副廳長謝安軍、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對談防汛減災并回答網友提問。
記者梳理了其中部分問題,也許對您的生活有幫助。
網友“木子”:如何看懂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等級?
許強: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分為4個等級,其中4級藍色預警風險低,通常不發布相關信息;3級黃色預警為注意級,風險較高,政府要加強巡查;2級橙色預警為預警級,風險高,政府要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做好地質災害主動預防避讓等應急防范工作;1級紅色預警為警報級,風險很高,需要撤離轉移所有受地災威脅群眾,做好隨時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搶險處置的準備。
網友“晨曦”:既然地質災害與降雨密切相關,為什么有時雨停了還會發生地質災害?
許強:地質災害誘發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和地震。強降雨過后,坡面土體飽和或接近飽和,在陽光照射下,水分蒸發,土層松動,容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因此,往往降雨停止后2-3天,仍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

網友“飛上云霄”:房子建在山坡上,怎么才能防范地質災害?
謝安軍:近年來,因切坡建房引發的地質災害層出不窮。對于已切坡建成的農房,務必要加強房屋及周邊巡排查,及時采取修排水溝、擋土墻等措施,確保安全度汛。關注當地天氣預報和留意當地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強降雨結束后也不能麻痹大意,要適當擴大巡查范圍,及時發現隱患險情。平常也要養成留心觀察自家房屋及周邊邊坡等環境變化,發現地質災害苗頭或無法自行判斷是否安全時,要第一時間和家人撤離避險。

網友“少糖”:8月經常會遇到降雨天氣,外出旅行是否安全?能否去山區自駕游或避暑消夏?
謝安軍:每年7-8月是我省主汛期,也是我省地質災害多發高發期和重點防范期。出行前一定提前關注氣象變化,遇到特殊強降雨天氣過程盡量避免出行;外出入山時,務必密切注意當地氣象預報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如果已經在路上,那么在開車途中最好有一人專門瞭望兩側斜坡動態,遇到掉塊,第一時間避險,盡量避免在高陡斜坡坡腳、溝口、低洼地帶駐留,遇到滑坡、泥石流,盡量往兩側高處安全地帶避險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