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與物業之間的沖突,常常是圍繞物業費開始的。治安不好、車輛被劃、停車管理混亂、服務態度差……多名業主不滿物業公司服務拒繳物業費,物業公司將業主訴至法院。近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法院獲悉,該院通過多輪耐心調解,兩個月內化解該小區近50件、且矛盾持續3年多的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系列案件。
物業公司我們也很困難
2017年以來,成都高新區某小區的業主對原物業公司的服務嚴重不滿,認為環境衛生、綠化保養、公共設施維護、安全秩序等方面的服務均不達標,因而大面積拒繳物業費。2020年底,該小區原物業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3年服務期滿撤場,但是僅收回部分物業費。在新舊物業公司交接之間,小區業主和A公司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甚至引發了肢體沖突。盡管社區、公安多次介入調解,但糾紛始終未得到妥善解決。A公司催繳物業費無果后,遂將近50戶業主訴至法院,要求收回其拖欠的物業費。
“小區很老舊,很多問題都是多年遺留下來的,我們接手時也沒有維修資金,幾毛錢一平方米的物業費根本解決不了那么多問題,我們已經盡力按標準提供了物業服務,但仍有幾百戶業主遲遲不肯交費,公司現在也很困難。”A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數輪調解女法官挺孕肚解民憂
高新區法院受理該系列案后,承辦法官王靜發現不僅案涉矛盾十分尖銳,還存在有的被告身份信息不明、聯系方式缺失等審理障礙。對此,王靜迅速組織團隊制定工作計劃和處理方案。15天內完成了所有被訴業主身份核對、聯系方式查詢及電話摸底工作,初步了解了雙方當事人訴求,30天內,法院組織物業公司和多名業主代表開展了3輪調解。
由于雙方積怨已久,調解過程耗時耗力,每次協商都要持續幾個小時,最后一次甚至連續協商6小時。而王靜當時是一名懷孕7個月的準媽媽,但面對巨大的工作量,一如既往盡心盡責,認真傾聽每一名業主意見,詳細記錄事情原委和矛盾癥結,梳理爭議焦點,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王靜通過查閱大量證據、耐心釋法明理并衡平雙方利益后,促成了雙方達成一致,雙方都同意作出讓步。最終,被告業主繳納了部分物業費。在審判團隊的積極跟進和業主代表配合下,15天內就完成了所有調解協議的簽訂和履行。
記者了解到,該批案件的示范效應促使小區內尚未被起訴的欠費業主紛紛比照調解方案主動交納了物業費,減少了大量訴訟案件產生。
法官說法
不滿物業,可以拒繳物業費嗎?
根據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應當按照約定和物業的使用性質,妥善維修、養護、清潔、綠化和經營管理物業服務區域內的業主共有部分,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對物業服務企業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業主有權請求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單純對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不滿意的,業主不能隨意拒繳物業費,但可以充分發揮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的作用,依照法定程序解聘物業服務企業。
法官在此提醒物業服務企業,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和相關行業標準盡心提供物業服務,增強服務意識,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同時也提醒廣大業主,若認為物業服務企業未全面履行合同義務,應當通過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不能簡單通過拒繳物業費的方式來消極對抗。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只有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才能不斷改善小區環境,提升小區品質。
王靜 王依妮 記者 劉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