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

  8月13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8月6日至8月9日,我省盆地東北部、中部、南部、攀西地區遭遇強降雨,其中達州、南充局部降特大暴雨。省防指加強會商調度,連續發布山洪災害風險預警 3 期,各地啟動Ⅳ級及以上響應 12 次,發布臨災預警 1 萬余次,緊急轉移避險 10.8 萬人。其中,達州市渠縣、南充市營山縣在遭遇超標準降雨時,實施全域群測群防,所有鄉鎮、村組和山洪災害危險區責任人全員上崗到位,全面監測預警,全力巡查排險。

  典型案列1:

  達州市渠縣“8·8”山洪災害

  8月7日至9日,渠縣全縣5站累計降雨超過400毫米,其中青神鄉站577.5毫米,土溪(水口)站522.2毫米,渠縣站(國家氣象觀測站)8日降雨量 334 毫米,為建站以來最大日降雨。強降雨致流江河、桂溪河、涌興河、桃花溪、李馥河等多條河流水位上漲3至5米,全縣31個鄉鎮、120 個行政村4.5萬余人受災,其中18個鄉鎮房屋進水、10個場鎮內澇嚴重,數十間房屋倒塌,公路、橋梁損毀,多處水利工程受損,緊急避險轉移 2.4萬余人,無人員傷亡。

  主要做法:一是落實責任。渠縣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壓緊壓實屬地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防災人員直接責任。降雨過程中,認真落實“縣包鎮、鎮包村、村包組、干部包戶”責任制,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全力防災減災。二是會商調度。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結合氣象、水務預報警示,渠縣分別于 8 月 5 日、7 日、8 日對強降雨防范工作進行會商研判部署,縣紀委和兩辦督查室開展防汛專項督查。降雨過程中,縣防指加強與市級部門、鄉鎮信息溝通,“一小時一研判、一小時一調度、一小時一預警”,及時啟動防汛Ⅱ級、Ⅰ級應急響應,指導科學搶險避險。三是全員動員。根據預報預警信息和險情災情發展變化情況,嚴格落實“三個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剛性要求,堅持群測群防與重點盯防相結合,高風險區域安排有經驗人員全天候值守,所有村組落實專人監測巡查,在災害來臨前果斷采取措施,提前轉移疏散人員,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確保不落一戶一人。

  案例2:

  南充市營山縣“8·7”山洪災害

  8月7日至8日,營山縣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方降特大暴雨,全縣 38 個氣象監測站 34 站降雨超 50 毫米,其中明德鄉愛國社區降 557.6 毫米、悅中鄉龍潭村降 532.6 毫米。強降雨致全縣 14 個鄉鎮(街道)近 2 萬人受災,上百間房屋損毀,160余處水利工程受損,緊急避險轉移近 4700 人,無人員因災傷亡失蹤。

  主要做法:一是全覆蓋監測巡查。8 月 7 日,縣委縣政府召集目標辦、應急、水務、住建等部門進行會商,縣水務局通過山洪災害預警平臺、微信群等向全縣各類防汛責任人發布預警信息。全縣派出 8 個督導組對 29 個鄉鎮(街道)應急備戰情況進行全覆蓋督導。要求所有鄉鎮、村組有關防汛責任人立即上崗到位,開展巡查。二是通力協作配合。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縣防指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盯緊重點部位、重點單位、重點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嚴密防范強降雨天氣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鎮內澇等災害。降雨過程中,各鄉村干部沖在一線,網格員、危險區責任人主動參與,挨家挨戶宣傳動員群眾提前轉移、預防避讓。三是全力搶險救災。啟動Ⅲ級防汛應急響應,調集機械對中斷道路進行搶通,縣武警、市消防支隊等增援力量及時協助轉移受威脅群眾、開展應急排危搶險、發放救災物資、安撫群眾。全縣出動專兼職應急搶險救援隊伍 60 余支,出動應急救援人員 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