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9日電 (王爵)“原以為借公家的錢周轉一段時間就還回去,不會造成什么損失,沒想到觸犯了黨紀國法,真是糊涂啊!”收到處分決定后,順慶區原永豐鎮老虎嘴村黨支部書記呂某、村委會主任唐某懊悔不已。
這還要從順慶區的一次延伸巡察說起。2018年,順慶區委第三巡察組在延伸巡察永豐鎮老虎嘴村時,發現該村2015年至2017年間銀行對賬單與會計賬務不相吻合。尤其是2015年年末,該村賬面結余46萬余元,但銀行存款僅3900余元,這一情況引起了巡察組的高度警覺。
“區委區政府對村級‘三資’管理要求一向很嚴格,小小一個村賬實差距高達40余萬元,會不會是我們搞錯了?”巡察組小余心里不禁產生了疑問,便找來村干部詢問了解情況。
“你們村級賬務有一些不規范的地方,前幾年的賬面結余和銀行存款余額有一些出入,你清楚是怎么回事嗎?”“因為村上工作比較忙,可能有些支出沒有及時入賬吧!但后期我們都進行了調整補錄,你看現在賬面結余和銀行存款就是一致的。”村主任唐某閃爍其詞。
巡察組小余從唐某漂浮的眼神中察覺出了一絲異樣,這其中應該有問題,還要繼續深挖細查。經組務會研究后,迅速啟動巡察與審計協作配合機制,將該村賬務交審計局進行全面審計。
一周后,審計結論出來了。原來,該村2015年在村集體銀行賬戶中大額取現,但取現業務沒有計入村出納現金日記賬,空轉了幾個月后又回到了銀行。
“這是挪用公款行為。”組務會做出判斷后,按照規定程序將問題線索移交該區紀委監委處置。在調查中,該村黨支部書記呂某、村委會主任唐某交待了挪用扶貧幫扶資金的事實。原來呂、唐二人無錢墊付個人違規承建的本村廉租房工程,就動了“借雞生蛋”的歪心思。
“這筆資金是對口扶貧單位捐贈給村上的,村上暫時沒有急需用錢的地方,我們就想著借用一段時間后再還回去,也誤不了什么事!”兩人如竹筒倒豆子般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2016年8月,收到工程款后我們陸續將借用的款項還回了村集體賬戶。本以為這事情就翻篇了,沒想到還是沒有逃過巡察組的火眼金睛。”
最終,呂某、唐某因挪用扶貧資金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該區紀委監委根據相關案情制作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宣傳片《不可小覷的鄉村碩鼠——順慶區基層“微腐敗”典型案例警示錄》,在全區范圍內播出,對全區基層黨員干部起到了警示作用。
“村級‘三資’管理是基層群眾關注的熱點。我們將繼續圍繞群眾關切,做深做細村級巡察,堅決整治基層‘微腐敗’,積極規范基層‘微權利’運行,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順慶區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