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民營辦編制的“2021年上半年四川省民營經濟發展報告及指數”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四川民營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穩中向好,走出“前高后穩”的運行軌跡,總體呈現出“45699”的基本特征,即民營經濟貢獻了47.6%的投資、55.0%的GDP、65.0%的稅收、90.2%的新增就業、97.4%的市場主體,為全省經濟運行做出了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楊成萬
成都民營經濟“領跑”全省
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民營經濟增加 值 13868.73 億 元 , 同 比 增 長13.7%,相比一季度下降4.4個百分點,呈現出“前高后穩”走勢。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0.36億元,同比增長1.1%;第二產業增加值6090億元,同比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7308.37億元,同比增長16.5%。
分市州看,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4941.71億元,排第一位;綿陽達到895.38億元,排第二位;宜賓達到817.55億元,排第三位;德陽、南充、瀘州、達州、樂山5個市州民營經濟增加值超過500億元,體現了穩中向好的運行態勢。
增速方面,宜賓以14.8%的同比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眉山增速14.7%緊隨其后,成都增速14.5%位居第三;兩年平均增速方面,宜賓(7.57%)仍居第一、眉山 (6.78%) 第二、綿陽(6.60%)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