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巖9號龕

  未來保護,加快數字化存檔與文旅綜合開發

  雖然近年來在野外文物保護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保護難度也在增加,比如電子地圖的精準、交通條件的便利、咨詢的通達甚至社會近些年的文博熱都在刺激不法分子躍躍欲試。雷玉華認為?!按送猓鹱訋r的雕像以高浮雕、半圓雕為主,沒有與山壁完全剝離,這種情況下的切割是很容易破壞文物的,這樣的話,即使能交易出去,它也賣不了多少錢了?!?/p>

  再者,就算佛像被追回,極大的可能是存放在博物館甚至倉庫內,而難以與原佛龕“合體”,那么這處遺址的文保價值將大打折扣,沒有辦法與之前相提并論了。“當然還是可以用數字手段加以復原,”雷玉華建議,此外也可以考慮結合鄉村振興、通過文旅融合開發的形式,加大對石窟寺的保護。

  旺蒼縣的“木門會議遺址”是紅軍長征途徑四川的一個重點節點,是紅色廣元又一個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其實木門鎮也有一處石窟雕塑群,稱為木門寺石窟,有20余龕造像,推測開鑿時間是隋末唐初, 有可能是旺蒼境內開鑿時間最早的石刻造像,雖然規模不大, 保存狀況也不太 好, 但造像的風格和內容卻較為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