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門寺佛爺石北側
“四川有2000多個石窟雕像遺址,是全國最多的,就保護而保護,這樣的投入可能會事倍功半,如果能結合鄉村振興、文旅開發而以發展促保護,或許能打開新局面。”雷玉華說道。
更多資訊:
被稱為中國石窟下半闕的四川石窟
2020年11月,我省啟動了四川省石窟(含摩崖造像)專項調查工作。調查報告顯示,四川20個市州現存石窟(含摩崖造像)2134處,數量居全國之最,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重要代表,被稱為中國石窟藝術的下半闕。

廣元石窟
四川石窟營造始于北朝晚期,繁榮于唐宋,存在一個清晰的脈絡,一條是從北向南,經廣元入川的金牛道,另一條是北方入川通道米倉道,以巴中為重要節點。安史之亂以后,隨著北方的石窟造像工匠紛紛避亂入蜀,四川也因此成為我國石窟開鑿的中心,21個市州除攀枝花以外,全部存在石窟寺的相關遺存。
此次石窟寺專項調查,每一處市縣級文保單位以上的石窟均獨立編制了調查報告,不僅有對石窟寺基本情況的描述和評估,還提出了文物保存狀況、保護管理狀況、安全防范等“病癥”和“藥方”等相關內容。
圖片來源:
旺蒼縣木門寺摩崖石刻造像調查簡報;
旺蒼縣佛子崖摩崖石刻造像調查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