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哥正在工地工作。 受訪者供圖川哥正在工地工作。 受訪者供圖

  “我想讓更多人了解農(nóng)民工,知道我們建筑工人生活的變化。”談及拍攝短視頻的初衷,何川說,自己18歲開始走南闖北,去過成都、三亞、福州等地,2019年才回到家鄉(xiāng)達州繼續(xù)打工。“變化太大了,我剛離開家鄉(xiāng)時在大城市修的也是矮房子,回來的時候家門口盡是高樓大廈。”

川哥介紹家里的新空調(diào)。 受訪者供圖川哥介紹家里的新空調(diào)。 受訪者供圖

  雖然工地上的日子單調(diào)而繁忙,但是何川卻總能找到生活中的“閃光點”。下班后和工友一起吃10元人民幣12個菜的路邊快餐;工地上不是每月結(jié)賬,工頭預(yù)支3000元生活費后,給老婆孩子點100元漢堡可樂;面對鏡頭吃肥肉,并表示吃再多肉也長不胖,瘦是建筑工人的職業(yè)病。

工頭預(yù)支生活費后,川哥吃漢堡。 受訪者供圖工頭預(yù)支生活費后,川哥吃漢堡。 受訪者供圖

  “最開始拍視頻的時候,工友會笑我不會說普通話、拍得不好看,但后來大家對各類短視頻熟悉了,還會主動加入到我的拍攝中。”何川說,自己這三年來發(fā)了上千條視頻,最喜歡的視頻是一條收工后和工友一起唱歌的視頻,因為勞動后的快樂就是這樣充實、純粹。

  不少網(wǎng)友好奇當下中國農(nóng)民工工資,何川在短視頻中“采訪”了工地上的搬磚大姐、水泥工大叔,也公開了自己的收入。在達州,何川夫妻倆人起早貪黑在工地一天可粉刷80平方米,掙六七百元,除開休息日,一個月可以收入1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