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發展,也意味著進一步向自貢靠攏,更可為未來內自同城化的發展蓄力。內江新區規劃的南側邊界和自貢接壤,新區的另一目標就是推動內自同城化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提供重要支撐。“產業向南,內江市中區是主戰場之一。”黨代會分組討論中,內江市中區區委書記馬炬表示,將推進內自合作園區建設,與內江國際物流港產業拓展區產業互補,統籌謀劃實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重大項目,不斷塑造產業發展新的核心競爭力。
按照規劃,內江新區著力構建“一帶、四區、一港”的空間布局。一帶即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四區即市中區內自合作園區、東興區經開發區、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一港即內江國際物流港。
“四區一港”,五個組團整合而成的內江新區,也有望將以往相對分散的資源和要素更好地集聚起來,形成發展新動力。
內江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建設發展集中度不高,城區內很多產業平臺存在發展空間不足、承載能力有限,也限制了內江對外吸引力的提升,這些平臺的效益也沒有發揮到最大。“新區的建設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開發建設力量,對內理順市區內部關系,最大限度激發各組團活力,優化城市產城空間;對外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招商引資實效。”該負責人表示,內江新區建設堅持“成本共攤、利益共享”,統籌重大基礎設施和生產力布局,穩步提升新區整體綜合承載能力。
創新破局 聚集成勢
再造一個產業內江
內江,把新區建設作為現代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新區必將成為內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中部崛起、南翼跨越的重大務實舉措。
從區位來看,內江新區現有成渝高鐵、綿瀘高鐵內自瀘段等 4條鐵路,廈蓉高速、遂宜畢高速等 5 條高速。從更大范圍來看,內江位于成渝發展主軸和成都至北部灣大通道“T”字形交匯點,屬成都、重慶半小時經濟圈,具備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良好基礎。規劃區內還有內江國際物流港、內江海關等開放平臺,擁有 2 個國家級和 1 個省級開發區,具備人口集聚和產業集群的良好條件。
依托上述基礎,內江市委、市政府明確將新區定位為全面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示范基地。
內江新區的產業從何而來?根據規劃,內江新區將深化與川渝國家級平臺協同聯動,探索“研發設計在成渝+轉化生產在內江”等產業協作配套模式,共同推動成渝兩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醫藥等優勢產業在內江新區集聚成勢。
按照“一主兩輔”的原則,進一步明晰各組團主導產業定位,理順各組團配套成渝發展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的思路,將資源集中在各自優勢產業上,培育“鏈主”企業,建設主導產業功能區,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以內江高新區組團為例,該組團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現代金融產業。手握內江電子信息產業園這一重點項目,內江高新區計劃未來五年建成100億級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努力打造成渝經濟區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在金融產業上,內江高新區也有相應布局,在今年4月簽下內江高新科創園項目,作為創新驅動、金融賦能的重要載體。該項目將圍繞科技創新和新經濟發展兩大核心,打造金融賦能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具有高服務水平的平臺型科技園區。
“新區不僅是新的產城空間,更肩負著體制機制創新破局的使命。”內江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內江正在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管理模式,推動各組團抱團聚力發展。
內江新區市級層面將負責重大規劃和政策制定、重大招商引資的項目落地和新區發展重大事項協調推進。新區建設的主體在于“四區一港”。為提高各組團的執行效率和積極性,內江將試行項目審批、市場監管等經濟管理權限與行政區適度分離的管理體制,將有關權限合理下放至新區各組團,提高運行推進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各組團將參照“管委會+專業局+專業投資公司”的運營架構完善推進機制。其中,組團中每個主導產業都會有專業局負責該產業發展,在招商引資、服務保障、政策研究等方面全流程跟蹤服務,全方位保障產業發展。
內江新區還將創新“編內+員額制”干部管理模式,以市場化薪酬招引一批專業化人才。
依托內江新區產城一體的建設,內江還將同步優化提升主城區,加快推進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一步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依照“依山、理水、傳文、營城”策略,推動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拓展和內涵提升,加快建設濱水宜居公園城市,到2025年底,力爭內江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突破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