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多名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組成的調查團隊估計,全省野豬種群數量約82.10萬只,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高山峽谷區及盆周山地,甘孜、阿壩、雅安、綿陽、廣元、達州、成都等10多個市州野豬種群密度高。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每年各地上報野豬致害7000-8000次,毀壞農作物等造成的損失約2.15億元。今年北川、理塘已接連發生野豬傷人事件。

“一群野豬一晚能將村莊附近2-3畝的土豆全部損毀。”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冉江洪介紹,野豬為雜食性動物,喜到種植土豆、玉米、紅薯、油菜、稻谷等農作物的區域活動,吃完后還喜歡在地里打滾,經常導致農作物成片損毀。

為防控野豬造成的損失,村民采取了修建簡單防護墻、制作稻草人、放高音喇叭等方式驅趕野豬,但收效甚微。同時,全省有10余縣(區)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試點。不過,業內人士坦言,保險治標不治本,關鍵還是要調控種群數量,而科學獵捕是種群調控最有效的措施和最主要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