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真卿 文/圖

  阿壩州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等生物因素影響,全縣草原沙化、濕地萎縮情況令人堪憂。9月2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前往若爾蓋縣,對當地草原治沙和濕地修復情況開展調研督察。

  草原治沙 首次迎來歷史性拐點

  9月2日上午,督察組一行前往位于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的一處治沙點。車子沿著高原公路前行,不一會拐下一條小路,再往前幾百米便到了。眼前是一片層層疊疊的山丘,山丘上滿是黃綠相間的雜草,一簇簇高山紅柳長勢茂密,若不是地上一塊塊用紅柳枝條編織而成的沙障,這里看上去跟其它的草原并無太大差別。

  但當看到幾年前同一地方的幾張照片時,著實令人吃驚。照片里幾乎看不到綠色,滿眼都是黃沙荒漠。

  “這里以前是一片流動沙漠。”據若爾蓋縣林草局負責人介紹,近數十年以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若爾蓋縣草原沙化形勢嚴峻。2014年全國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全縣沙化土地面積達到120.46萬畝,占全縣草原面積的9.9%。草原治沙,一直是若爾蓋全縣干部群眾的頭等大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的建立以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的多次關注,若爾蓋草原治沙迎來新轉機。

  “我們高度重視對草原沙化的治理,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投入資金4.1億元。”若爾蓋縣縣長余開勇介紹,近年來,若爾蓋縣先后實施了省級財政林業生態保護恢復川西北防沙治沙、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等項目,治理各類沙化土地45.67萬畝。

(川觀新聞記者付真卿 攝于9月2日 )(川觀新聞記者付真卿 攝于9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