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塘還湖、退田還湖、退房還湖
環邛海湖濱帶濕地成全國最大城市濕地
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邛海更顯恬靜。一進入白鷺灘濕地,蘆葦深幽,偶爾還能聽到鳥叫聲。
沿著步道,兩側總是豎立著一些對比照片,展示著綜合治理前后的變化。據邛瀘管理局工作人員馬洋介紹,通過有效的生態保護,邛海水域面積從不足27平方公里最大限度恢復到34平方公里。
生態的變化也反映在生物多樣性上。目前,邛海濕地內共有植物366種,魚類42種,鳥類195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達到11種。
實際上,近年來,涼山州委、州政府,西昌市委、市政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累計投入50余億元,實施退塘還湖、退田還湖、退房還湖“三退三還”工程,生態搬遷邛海周邊群眾5萬余人,分六期建成2萬畝環邛海湖濱帶濕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城市綠肺”的功能也日益顯現。
生態搬遷后的群眾如何立足、如何謀生?督察組行至的大石板村,給出了答案。在這個小小村落里,就有不同檔次的民宿、客棧200余家。
西昌市委市政府把解決搬遷群眾的生計和出路問題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在臨城發展空間廣闊的區域規劃建設15個安置小區。一方面,圍繞邛海生態保護設置就業崗位,就地就近解決千余名拆遷群眾就業;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支持引導拆遷群眾,大力發展精品民宿、餐飲等特色產業,打通群眾致富增收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