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范芮菱 瀘州觀察 周夢穎 郭慧琳 攝影報道

  9月16日4時33分,瀘州市瀘縣發生6.0級地震,多地震感明顯。地震發生后,四川在線記者立即乘車前往震中——瀘縣福集鎮。

  上午11點,福集鎮瀘縣龍腦橋中心小學臨時安置點的操場上,已經搭起了十余組藍色大帳篷,志愿者正在分配水、方便面等物資。該安置點目前安置了近千人。

  福集鎮瀘縣龍腦橋中心小學

  安置點有了56個接口的臨時充電倉

  “你們這個充電給錢不呢?免費沖啊?”“當然免費。”

  在臨時安置點入口左手處,停靠著一個黃色的“方盒子”,兩端有幾十個充電窗口。這是工作人員為避險群眾搭建的應急充電方倉。

  有56個接口的臨時充電方倉

  “接到命令后,我們就立即趕來了,主要負責為震區居民解決電力問題。”國網四川電力瀘州江陽共產黨服務隊隊長李鳳麟告訴記者,由于安置點內帳篷還未完全搭建完畢,避難群眾較多,現場情況比較復雜,因此,穩定的線路還沒有接上。

  多位群眾正在此充電

  很多老百姓凌晨4點從家中跑出來起,就沒有地方充電了,該怎么辦?

  為此,李鳳麟和隊友為群眾搭建起了黃色的應急充電方倉。“應急方倉搭在兩千瓦的發電機,有56個充點接口,可以暫時緩解大家的用電需求。”李鳳麟說。預計今晚之前,會在每個帳篷內設置一個照明燈,一個開關和一個插座。

  土豆紅蘿卜還有粥,受災群眾吃上了第一口熱飯

  在安置點剩余的空地上,武警官兵還在繼續搭建帳篷。

  記者圍著帳篷走了一圈,發現每個帳篷里有4張木床、2張折疊床。“這些物資都是政府發放的。”住在帳篷里的何怡嫻說,她們一家7口都住在帳篷里。

  武警官兵還在繼續搭建帳篷

  “地震后就跑出來在這里集合了,一開始沒有帳篷,就坐在地上等著。八點過的時候,帳篷、物資陸續運過來了。剛地震那會兒很害怕,房子搖得很厲害,家里的冰箱倒了、窗戶也倒了,墻上到處都在掉灰,穿著睡衣就往外跑。”何怡嫻告訴記者,“現在看到政府這么給力,帳篷那么快搭起來,有這么多人來馳援,覺得放心了、有保障了。”

  上午十二點過,安置點群眾張大姐吃上了工作人員發放的簡餐。“這是今天的第一口熱飯,有土豆、紅蘿卜、玉米,還有粥,已經很不錯了!”張大姐說。

  藍色大帳篷里的受災群眾

  專設心理咨詢服務站,宜賓內江志愿者緊急支援

  記者注意到,在安置點里,還有一個心理咨詢臨時服務站。這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志愿者們為受災群眾準備的。

  “地震發生后,可能會有群眾因恐懼,產生眩暈、頭暈、緊張等系列反應,因此,及時的心理疏通很重要。”該院志愿者袁霞說。記者了解到,該院共有3批次、共20余人前往瀘縣。作為此次地震重危患者救治醫院,西南醫科大附屬醫院已開通地震患者收治的綠色通道;西南醫科大附屬中醫院也同步開啟綠色通道。

  心理咨詢臨時服務站

  除了瀘州各部門、各單位緊急支援,在安置點,記者還看到了毗鄰地區志愿者們的身影。

  “把床簾卷起來,這樣透氣性好一點。 ”安置點帳篷外,幾名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正在幫忙搭帳篷、搬物資。細看,他們馬甲背面寫著“隆昌市‘金喇叭’志愿服務隊”。

  “晚上地震時,隆昌震感明顯,人都被搖醒了。早晨起來看到群里正在招志愿者,就主動申請來瀘縣了。我們一共來了5輛車,20多名志愿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來自內江隆昌的志愿者田世瓊說。

  記者離開的時候,看見了身著熒光色馬甲、馬甲上印有“宜賓藍豹”字樣的志愿者站在安置點門口值守。“兄弟市州有難,我們肯定要來支援。長寧地震時,瀘州也馳援了我們。”宜賓藍豹救援隊隊長韋仕忠說。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志愿者們準備的應急醫療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