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教孩子畫畫。 楊尚威 攝

  中新網瀘州9月20日電 (鄒立楊 楊尚威)9月19日,中秋小長假的第一天,在災情最為嚴重的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龍腦橋中心學校臨時集中安置點內,一群“孩子王”帶著他們的小迷弟迷妹們時而“呼嘯”而過,時而鴉雀無聲。

  志愿者余浩然是瀘縣得勝鎮順河學校的美術教師,地震發生后,學校暫停了所有課程,于是他便成為了流動少年宮的志愿者,來到了這個臨時集中安置點,當起了“孩子王”。會畫畫、會做手工的余老師很快就和孩子們打成了一片,許多小朋友都喜歡在這個由帳篷搭建起的流動少年宮內同余老師學畫畫、捏橡皮泥。“這里的娃娃們都挺樂觀的,孩子們的笑臉是能治愈一切的良藥。”余浩然說。

  一起玩老鷹捉小雞。 楊尚威 攝

  如果說余老師的流動少年宮是“文藝少年”們的集聚地,那么在臨時集中安置點的另一端,敘永微公益的孫海和他的伙伴們搭建起的兒童服務站則算得上是一群運動少年的小樂園,小朋友們在孫老師的帶領下“老鷹抓小雞”、羽毛球、籃球玩得不亦樂乎,玩累了就在塑膠跑道上席地而坐,玩會兒積木就當是休息了。

  在臨時集中安置點內,除了大“孩子王”外,還有一群小“孩子王”,他們便是這安置點內的青少年。半大的孩子穿上了志愿者的紅馬甲,雖然衣服有些不合身,但他們的眼里,充滿著堅毅。

  地震發生后,徐加琳同家人一起搬到了臨時集中安置點,被志愿者們那一抹充滿愛心的紅色所感染,她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志愿者。雖然年紀不大,但干起活來一絲不茍的勁頭一點也不輸給大人。帶小朋友們做游戲、分裝運送盒飯、給小朋友們分發飯菜、幫老人找自己居住的帳篷……小姑娘在瑣碎中忙碌著,在經歷中成長著。“雖然學校目前沒有上課,但我相信能在這一個大課堂學到更多。”徐加琳表示。

  學習走正步。 楊尚威 攝

  志愿者曾媛媛是徐加琳的好朋友,她的任務就是守在臨時集中安置點的大門口,防止小朋友單獨外出。臨時集中安置點人員來來往往進進出出,總有個別小朋友想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跑出去,每當有這個情況發生,曾媛媛總會及時喊住單獨出去的小朋友,一來二去,曾媛媛在這群小朋友間也頗有威信。“媛媛姐,我就出去買包零食,買了就回來。”“不得行!喊你外婆帶你出去,我不得放你出去,外頭的警察叔叔更不得同意你一個人出去,回去了!”曾媛媛又勸退了一個想溜出去的熊孩子。

  除了這一群大“孩子王”和小“孩子王”外,消防救援人員更是所有孩子們心中的偶像。晚飯后,來自瀘州市消防救援支隊龍馬潭區消防救援大隊搖翔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刁洋則利用休息時間對一個孩子進行“一對一”正步走教學。“腿要繃直,腳尖下壓,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內稍向下。”刁洋手把手給小朋友講解起了正步走的要領,而小朋友也認真地學著,雖然表情很羞澀,但眼中滿是開心。

  刁洋說,他觀察這個小朋友好幾天了,小朋友喜歡在遠處看他們休息,每次他們一望過去小朋友就害羞地躲開了,今天大家終于正式見面了。在發現這名小朋友也想當消防員后,刁洋和戰友們便開始給小朋友進行特殊軍訓,讓他體驗一下消防員的日常訓練。

  有愛的藍朋友,可愛的小朋友,舉手投足間,榜樣的種子已在不經意間埋下。

  搭滿操場的帳篷、布滿裂紋的墻、秋日雨后洗過的陽光照耀著一個個樂觀的臉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