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19日電 題:三星堆“對話”良渚:神樹紋玉琮見證文明交融
作者:童笑雨 盛晨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這兩句詩詞,體現了三星堆與良渚地理位置和時間序列的關系。它們是否有交集?
9月18日晚,三星堆考古和良渚考古的兩位重要研究者進行了一場對談。
談及兩個文明之間的關聯時,他們提到了一件玉器:神樹紋玉琮。在他們看來,這是古蜀文明與良渚文明文化交流的又一次實證。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言人”,青銅神樹是三星堆遺址標志性的文物之一。
此前,在四川的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都出土過玉琮這樣一種源自良渚的獨特玉器。不久前,在三星堆3號坑最新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一件刻有兩棵神樹紋的玉琮。
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看來,這是古蜀與良渚文化交流的又一次實證。
冉宏林說,神樹在三星堆文明中代表著溝通人和神,體現了三星堆古蜀先民的宇宙觀;玉琮是良渚先民創造的獨特玉器。這一復雜的幾何體,也體現著良渚先民的宇宙觀。
“三星堆所出土的玉琮與良渚本土的玉琮在風格上有些不同。”冉宏林表示,這說明良渚文化對古蜀的影響并不直接,而是通過一些“中間站”,或者是“傳世”等方式。
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方向明看來,三星堆神樹的器物和形象,為尋找良渚“神樹”提供了重要參考。
“良渚一定有神樹。”方向明說,無論是陶器上的刻畫符號還是玉器的組合,都透露出良渚“神樹”的痕跡。他甚至還提出一個假設:“神樹”是破解三星堆文明,乃至以三星堆、良渚為代表的長江文明的鑰匙或答案。
冉宏林說,不論是頂尊跪坐人像,龍器形的青銅器,還是神樹紋玉琮,都體現了古蜀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系——古蜀文明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固定組成部分。
在方向明看來,不僅是三星堆與良渚。在中華廣闊版圖上,不同地區的古代文明,都體現出許多讓今人難以想象的緊密聯系。“也許由于各地的經濟和業態不同,不同文明間雖體現著同一種觀念,卻也是用不同載體來表達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