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黑龍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部分正在鄰水而建的低層樓房。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 (位于黑龍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部分正在鄰水而建的低層樓房。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供圖)

  黑龍灘水庫興建于上世紀70年代,水域面積23.6平方公里,總庫容3.6億立方米,改變了仁壽縣曾經“十年九旱”的面貌,被當地群眾視作“生命水源”,如今更是眉山市區、仁壽縣、樂山市井研縣近300萬群眾的飲用水水源地。

  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18),準保護區是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外,為涵養水源、控制污染源對飲用水水源水質的影響,保證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水質而劃定,需實施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和生態保護的區域。2017年12月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眉山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禁止在準保護區內新增居民集中居住點”。

  然而2018年4月以來,黑龍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審批通過20個房地產項目,總用地面積約3222畝。截至督察時,已有322棟、占地約546畝的低層樓房建成,還有大片項目工地不斷擠占黑龍灘水庫生態空間。

  記者現場看到,水庫北部及西北部區域大量植被遭到毀壞,原有林木已被成片高樓和洋房取代。另據了解,2018年以來,黑龍灘流域內還發生過88件破壞林地案件,涉及林地面積761.58畝,其中防護林56.80畝;黑龍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342.56畝林地被侵占,其中防護林63.45畝。

  記者問:“距離水庫這么近,又在準保護區內,如果大量居民入住,是否會產生生態環境隱患?”在現場的仁壽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建有截污干管,應該沒事吧。”

  督察組調查顯示,房地產開發區域水源涵養功能已基本喪失,影響了黑龍灘水庫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