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系列盜墓題材類影視作品風靡全網的同時,以楊某某為首的盜墓團伙,在綿陽市梓潼縣境內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摸金校尉”故事。
今年4月的一天,天色已晚,梓潼縣某鄉鎮社區黨支部王書記在例行山林守護巡邏中,在山崖邊發現一個一尺來寬的圓洞,外面有新挖出來的黃土,隨即在樹林中又發現好幾個類似圓洞,在洞口發現破損的磚塊、陶片,直到看見瘆人的長長白骨,他才恍然大悟,驚嚇之余急沖沖趕到派出所報案。
梓潼縣公安機關和文物保護單位很快趕到現場,初步判定有人在盜竊古墓,后經鑒定被盜古墓為南北朝至六朝時期的崖墓。通過調取場鎮天網監控,一輛可疑白色車輛多次出現在案發現場附近。公安民警順藤摸瓜,以綿陽市三臺籍楊某某為首的盜墓團伙逐漸浮出水面。
警方查明,楊某某2018年刑滿釋放之后,通過“拜師學藝”,有了辨墓倒斗的本事。一次偶然機會,楊某某了解到梓潼縣某鄉鎮可能存在古墓,遂糾集吳某、楊某等8人,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期間,30余次往來案發現場,光天化日之下大肆盜掘,共盜得“五銖錢”、陶器、銅器等文物若干,銷贓獲利上萬元。經現場勘查,該團伙盜掘的墓洞多達12處,探洞20余處,遍布梓潼縣2個鄉鎮3個村。
案發后,梓潼縣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通過聽取案情匯報、實地現場走訪等方式了解案情,針對被盜掘的墓葬是否屬于古墓葬,要求偵查機關和相關部門務必做好鑒定工作,同時督促偵查機關妥善保管涉案文物,及時與文物主管部門溝通聯系,針對被盜掘的古墓葬后續保護問題研究對策。
梓潼縣檢察院在案件審查起訴階段,8名犯罪嫌疑人中有2名主犯一直屬于“零口供”。承辦檢察官通過提前閱卷、分析證據,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復核時,精準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釋法說理,最終突破了兩名主犯的心理防線,獲取了有罪供述,確保了案件順利起訴。案件開庭審理時,所有被告人均表示自愿認罪認罰并真誠悔罪,最后陳述時,被告人吳某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吳某因此事已離異,孩子明年將面臨升學,請求檢察機關在對其現有的量刑建議基礎上減少一個月時間,以確保明年9月1日前出獄,為孩子開學做準備。公訴人在充分考慮了吳某的請求合理合法性和向院領導匯報及討論研究后,依法依規同意對其調整量刑建議,吳某對檢察機關的人性化執法十分感激,再一次表示自己將認罪伏法,認真接受教育改造,決不再做違法犯罪的事。其他被告人也當庭懺悔,表示要痛改前非,絕不再違法犯罪。此案追繳的涉案文物,填補了梓潼縣博物館對南北朝到六朝時期的文物的空白。
檢察官溫馨提示:“盜墓倒斗”,僅僅是影視劇中的橋段,大家千萬不要模仿,更不要以身試法。天網恢恢,違法犯罪,都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ㄚw銀熙 黃麗垚 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