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江蕓涵

  記者從省語委辦了解到,為全面了解全省機關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情況,2020年、2021年,省語委組織調查組對省直部門、市(州)和縣(市、區)黨政機關及其政務中心先后進行了兩輪暗訪調查。“從總體情況看,第二輪調查結果好于第一輪。”

  省直部門單位情況較好,市州差異較大

  調查組采取隨機抽查、座談調研、服務咨詢等方式,調查主要內容為:公務活動普通話使用情況、公務人員普通話水平及單位對使用普通話有無要求等。在第二輪調查中,增加了公務人員對推廣使用普通話的態度、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程度等內容。

  從綜合情況看,省直部門、單位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情況較好,示范作用有一定體現。第一輪調查中,省紀委監委機關、省總工會、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體育局等單位綜合得分靠前;有14個單位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二輪調查中,省民宗委、省婦聯、省廣播電視局、省戒毒管理局、省體育局等單位綜合得分靠前;有10個單位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一輪調查中排名靠后的5個部門、單位,在第二輪調查中排名均有明顯提升。

  市(州)及縣(市、區)黨政機關及政務中心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差異較大。第一輪調查中,樂山市、成都市、攀枝花市、遂寧市、涼山州等地綜合得分靠前;有6個市(州)綜合得分低于60分。第二輪調查中,遂寧市、成都市、宜賓市、瀘州市、攀枝花市等地綜合得分靠前;有1個市(州)綜合得分低于60分。其中,有3個市(州)兩輪調查排名均在后5位。

  公務人員說普通話難度不大,關鍵是“不想說”

  “大家推普意識不夠,不是不會說,而是不想說。”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記者了解到,通過兩輪調查和比較分析,目前全省黨政機關在公務活動中推廣和使用普通話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公務活動使用普通話要求落實不到位,公務活動中使用方言比例仍然較大,公務人員使用普通話的自覺性不強;公務人員普通話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公務人員在使用普通話時表達不夠流暢;部分市、縣政務中心對使用普通話未作嚴格要求,使用方言接待來訪者較多,與窗口部門工作規范要求差距較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宣傳不夠,調查中僅42.6%受訪者能說出1部以上相關法律名稱。

  從事推普工作20余年,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副院長許丹雅形容自己的工作經歷是“起起伏伏”。1994年,國家開始實施普通話水平測試,掀起學習普通話熱潮。“熱了沒幾年大家就沒那么積極了,因為四川方言屬于北方語系,在與外地人交流時,好像說慢點也能被聽懂,說普通話的必要性和積極性就沒那么大了。”

  許丹雅表示,對于絕大多數公務人員而言,使用普通話不存在太大難度,關鍵是使用普通話的意愿,即存在“不想說”的問題,畢竟對于長久生活在方言環境中的人而言,脫口而出的方言還是比普通話更順口。“尤其是單位領導同志,如果不能起示范帶頭作用,推普很難在內部落實。”

  省語委將延續第一輪調查后的做法,對第二輪調查中排名靠后的單位和市(州),將“點對點”向省級部門、單位和市(州)人民政府進行通報,并發提醒函。對第一輪通報后整改不到位排名依然靠后的省級部門、單位和市(州),將適時進行約談。持續開展機關、公務用語監測工作,適時開展整改落實“回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