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一:運營時速會否突破“天花板”?
建設標準最高、運行速度最快,兩個“最”字,凸顯了成渝中線高鐵的份量。
據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成渝中線高鐵主要技術標準為雙線高速鐵路,正線線間距5米,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這也是目前中國高鐵運營的最高時速。
不過,成渝中線高鐵的實際速度或將突破這一“天花板”。
2020年1月,成渝中線高鐵勘察設計項目招標公告明示,為加強成渝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既有成渝間鐵路通道外,還擬規劃建設成渝中線高鐵,并采用更高技術標準。今年1月,成渝中線高鐵使用林地可行性報告編制及林木采伐作業設計咨詢服務招投標方案公示,更明確提出成渝中線高鐵“設計速度350公里/小時、預留400公里/小時”。
高鐵的速度和最小平面曲線半徑有關。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成渝中線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到,“大足石刻至簡州段可根據試驗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曲線半徑,引入樞紐地段采用與行車速度相適應的標準?!痹诤芏嗳丝磥恚@為成渝中線高鐵達到更高運營時速留下了空間。
對一條全長不到300公里的高鐵來說,運營時速從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節省的旅行時間有限,諸多業內人士更看重的是其試驗價值。事實上,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成渝“雙核”間既有的三條鐵路大通道,都蘊藏著創新的基因。
1952年建成通車的成渝鐵路,讓成都和重慶有了鐵路通道,這是新中國第一條鐵路;2006年建成通車的遂渝鐵路(成遂渝鐵路通道的組成部分),是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砟軌道鐵路;2015年建成通車的成渝高鐵,2020年經改造,時速由300公里提升為350公里,開國內高鐵提速改造先河。
在成渝地區這個創新的“試驗場”,能否誕生國內首條運營時速400公里的高鐵?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