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9月27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宣布在四川稻城發現一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舊石器遺址——皮洛遺址。這處遺址不僅年代至少在距今13萬年以上,更為重要的是它位于青藏高原東麓,海拔高度達到了3750米左右。在遺址發掘以來,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包括手斧在內的近萬件石制品,證明了至少早在13萬年以前,人類就已經開始征服并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青藏高原;更以制作精美的手斧等阿舍利產品組合,證明“東方早期人類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學術論調,純屬無稽之談。

  專家認為,皮洛遺址是一項具有世界性重大學術與社會政治意義的考古新發現,將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學術影響力。

  有意思的是,當皮洛遺址發現的舊石器一公布,網友們不淡定了:它們看上去就是一塊塊普通的石頭,為何能看出來是古人使用的工具?對此,四川在線記者請出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研究室助理館員譚培陽為我們一一釋疑。

  舊石器是指主要通過打制的方式生產的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這個時代根據石器技術特點可劃分為五種技術模式,分別為奧杜威文化(礫石石器、石片石器)-阿舍利文化(手斧等)-莫斯特文化(勒瓦婁哇技術)-石葉-細石葉等五個文化階段,每個技術模式在不同區域的延續的時間并不相同。

  皮洛遺址出土石器可分為三個石器技術模式(包括礫石石器-阿舍利技術-小石片石器),三個完全不同的石器技術模式形成罕見的舊石器文化三疊層,表明遺址存在著不同人群活動,或者為同一人群為了適應環境所做出的技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