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吳楓

  100000000元人民幣,沒錯,1后面8個0。

  9月27日下午,四川大學舉行“劉進教授規范化培訓發展基金捐贈儀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教授向醫院捐贈1億元,設立規培專項基金,用于激勵住院醫師、帶教師資,提高住院醫師臨床能力,這也是我國首個由個人捐贈設立的專項規培發展基金。

  按照協議,凡是在國家和省級住培平臺上注冊培訓基地為華西醫院的所有身份住院醫師,包括社會人、本院職工、外院委培(含西藏委培、全科定向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華西醫院住院醫師帶教師資(含住培導師)將在評優、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獲得基金支持。

  這筆資金來自劉進的科技成果轉化所得。這也是四川大學125周年校慶之際收到的一份大禮。

  1億元巨款從何而來?

  1個億,如此巨款,從何而來?

  這就要從去年6月開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宜昌人福簽署的“新型骨骼肌松弛藥物”、“超長效局麻藥”兩項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說起:兩項合同涉及專利均由劉進及其團隊研發產出。

  宜昌人福以2.5億元的價格購買了“超長效局麻藥”專利許可與合作開發技術,這個新藥進入臨床使用后,宜昌人福每年還要拿出銷售額的3%支付給華西醫院。據了解,這是我省醫院技術轉讓費之最。

  麻醉在手術中廣泛使用,為的是讓患者有尊嚴地接受治療。“超長效局麻藥”其作用時間可以達到幾十個小時,是目前品種作用時間的2至5倍,可以為術后重度疼痛的鎮痛起到重要作用。根據臨床前的研究顯示,這項藥物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能夠達到“打一針,管三天”的效果。

  今年5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次與宜昌人福藥業簽訂1億元排他許可協議(7項專利)和4億元合作開發協議(包括5%年銷售收入提成),按照14個里程碑任務和付款,聯合開發新型骨骼肌松藥。5月24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自主知識產權的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成功獲批1.1類新藥《藥品注冊證書》。

  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華西九條”(即華西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九條激勵政策》),劉進因此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1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如果把這筆錢用于我們一個小小的普通家庭去度過更為舒適的退休生活,我們認為是一種浪費,而捐贈給住院醫生規劃培訓的事業,更具有社會意義,更能體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因此我與夫人商量,做出了這個決定。

  在27日下午的捐贈儀式上,劉進袒露心聲。

  “希望這筆錢能讓更多的規培醫生和老師們在這條路上繼續前進,為基層培養更多合格的‘健康守門人’。”

  這筆錢為什么要投用于規培?

  按照劉進的捐贈協議,凡是在國家和省級住培平臺上注冊培訓基地為華西醫院的所有身份住院醫師,包括社會人、本院職工、外院委培(含西藏委培、全科定向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華西醫院住院醫師帶教師資(含住培導師)將在評優、出國交流學習等方面,都將獲得這筆基金的支持。

  劉進為何對規范化培訓如此情有獨鐘?

  記者了解到,劉進被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華西醫院麻醉科主任,他帶領的團隊在復旦大學中國最佳專科聲譽排行中,連續11年名列全國第一。華西醫院每年要開展20萬例麻醉手術,所實施麻醉死亡率小于100萬分之一,比國際標準還要低很多。但同時,他也是我國現代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的倡導者和實踐者。2000年,劉進在華西醫院建立起麻醉與重癥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和示范基地,全科教師都參與住培教學,這一制度當年被稱為“魔鬼訓練”。

  每周四早上7:15就開始的“病案討論”,在業內享有盛名而且讓人“聞風喪膽”,但這項規定至今已堅持了21年。不少人都稱華西麻醉的規培是“魔鬼訓練營”。但正是這樣科學、成體系、高強度、負責任的規培制度,才培養出了眾多具有華西水平的麻醉醫師。據統計,國內大約5%的青年麻醉醫師都在華西接受過1-5年的臨床培訓,有40%的麻醉科主任在華西醫院接受過培訓。

  在劉進的眼中,“合格的醫學院畢業生就是‘毛坯’,實施規范化培訓的意義就在于要把他們培養成能獨立行醫的合格醫生,反過來也能促進醫院的學科發展,提升整體實力。”

  2003年-201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期間,劉進又連續十年提出“建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并將其費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議案和建議,最終被國家采納并在全國實施,使中國住院醫師培訓制度邁出了從“為院育人”到“為國育人”的關鍵一步。

  2014年,華西醫院有23個專業基地獲批成為國家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2020年,重癥醫學科納入國家住培專業基地目錄。到2021年,在劉進的積極參與和學校、學院/醫院共同推動下,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醫院現有24個住培專業基地,累積培養住院醫師6331名,其中80%以上分赴祖國各地,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醫學人才,從真正意義上確立了華西醫院“高等醫學教育國家級示范基地”的地位。

  [新聞鏈接]

  華西醫院《科技成果轉化九條激勵政策》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并將“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成果轉化金額”納入考核指標。此舉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廣泛惠及民生的決心。

  “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和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產出更多的原創性成果并轉化應用,更好更多地惠及廣大患者和全社會。華西醫院要帶頭落實國家成果轉化的政策,勇當醫學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排頭兵。另外,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也是國家給科技人員的“科技紅利”,我們一定要幫科技人員接住。” 華西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華西醫院之所以頻頻有專利技術轉讓,與醫院出臺的《科技成果轉化九條激勵政策》(被喻為“華西九條”)有著密切關系。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在接受采訪時提到,這是華西醫院為了解決長期以來成果轉化個人與單位權屬分配上政策的真空,激勵科學家進行成果轉化。

  2019年,華西醫院還向美國梅奧醫學中心轉讓“生物人工肝”專利,這也是子中國內地醫院首次向世界頂尖醫學中心出口技術。不僅能夠加速實現“生物人工肝”技術的臨床應用,還可使治療成本降低60%以上,讓肝衰竭患者延長生命。

  2021年7月,四川大學魏于全院士團隊的新冠疫苗進入3期臨床實驗,劉進教授團隊的注射用磷丙泊酚二鈉獲批1.1類麻醉新藥證書、5億元合同經費啟動骨骼肌松弛藥物研發,分別獲得四川大學華西醫院2021年“創新轉化獎”。

  [人物名片]

  劉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麻醉與危重癥醫學教研室主任,麻醉轉化醫學國家地方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首任會長;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作為我國著名的臨床麻醉學專家,劉進已安全和有效地完成近2萬例麻醉。劉進領導的華西醫院麻醉科是全球最大的麻醉學科之一,其團隊已申請的麻醉藥物研究與開發相關的發明專利(不含國外機構或個人在中國的申請)占中國麻醉藥物研究與開發相關發明專利的 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