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四川發現,南充市嘉陵江流域保護工作不力,違規采砂、侵占岸線、廢舊船舶灘涂拆解等問題長期存在,嘉陵江南充段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三批部分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基本情況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是南充等10余座城市的重要飲用水水源。南充市地處嘉陵江中游,境內干流長約300公里,流域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有嘉陵江南部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多個保護區。近年來,嘉陵江南充段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土著魚類數量減少,部分斷面水質下降。2018年以來,金溪電站國考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逐年上升,烈面國考斷面不能穩定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的Ⅱ類水質標準,個別月份甚至下降到地表水Ⅳ類。

  主要問題

  (一)違規采砂破壞河流生態系統

  2016年11月修訂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辦法》規定,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為全省天然水域禁漁期,在禁漁期和禁漁區內禁止挖沙采石。2020年2月,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進一步明確,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為常年禁漁區,禁止挖沙采石。督察發現,南充市在編制河道采砂規劃及年度實施方案時未落實上述規定,僅在嘉陵江南部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就設置了7處可采區,南充市所屬的閬中市、嘉陵區等地甚至將3月1日至5月31日禁漁期列為可采期,導致嘉陵江干流南充段河道違規采砂行為有禁不止。2021年5月暗查發現,嘉陵江儀隴段新政電站附近、南部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內均有采砂船作業。大量違規采砂活動導致嘉陵江河床受損,水體自凈能力下降,魚類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資料顯示,近年來嘉陵江干流胭脂魚等土著魚類數量明顯減少。

 2021年5月13日暗查發現,有采砂船正在鏵廠埡村附近嘉陵江南部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內違法采砂,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 2021年5月13日暗查發現,有采砂船正在鏵廠埡村附近嘉陵江南部段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內違法采砂,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