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10月5日上午,來自重慶的游客陳列來到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博物館入口處,與其他游客一樣,戴口罩、查健康碼、掃場所碼、測體溫等一應俱備后,進入了博物館。

  國慶7天長假,人員流動量成倍增長,在新冠疫情仍未結束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到既滿足人們的休閑需,又能有效做到防疫到位?一旦出現疫情是否能及時處置?就此,記者對成都部分人員密集場所和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了采訪。

  人員密集場所基本都執行“掃碼”

  爬樓大熊貓的IFS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是不少游客的打卡地。10月5日下午3點,當記者來到這里時,密織的人流穿梭,人群中絕大多數都戴著口罩。沿著電動扶梯上行,記者看到,醒目的標示牌上提示著人們要出示健康碼、掃場所碼等。排隊的人群自覺拿出手機進行著操作,盡管人流量大,但沒有人抱怨或強行通過。從廣元來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非常理解和支持這樣的做法,畢竟這是為了大家的健康。

  與IFS相鄰的太古里,同樣執行著嚴格的防疫措施。

  “尊敬的游客,請出示健康碼……”提示音反復播放提醒游人,在排隊“刷碼”的人群里,個別沒有戴口罩也會及時被保安人員發現并及時糾正。

  當天,記者又先后來到寬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景點,所見之處無一不是口罩、健康碼、場所碼、體溫等防疫措施執行到位。

  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有不少新人選擇在國慶期間舉辦婚宴,但舉辦婚禮的個別大型餐廳,盡管同樣人流量大,但并沒有對進入餐廳的人進行查健康碼、刷場所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