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峨邊漢源段隧道掘進現場。 蜀道集團供圖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峨邊漢源段隧道掘進現場。 蜀道集團供圖

  中新網成都10月7日電 (記者 劉忠俊)7日,伴隨著一聲炮響,由蜀道集團所屬四川路橋機化分公司承建的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峨邊漢源段大峽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進順利完成,為后續峨邊至漢源段(下簡稱:峨漢高速)控制性工程大峽谷隧道貫通打下堅實基礎。

  樂山至漢源段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東西方向布局的8橫中的“第6橫線”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的一段,其中樂山、峨眉至峨邊段已通車。

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峨邊漢源段大峽谷隧道出口。 蜀道集團供圖隆昌至漢源高速公路峨邊漢源段大峽谷隧道出口。 蜀道集團供圖

  峨漢高速公路關鍵控制工程大峽谷隧道全長12公里,最高埋深達1944米,為目前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包含巖溶、水平圍巖、巖爆、斷層、大變形、高地溫等多種不良地質。大峽谷隧道斜井(出口端)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烏史大橋鄉爾苦灘內,長2120米,最大埋深1209米,洞口地勢高,坡度大,地理位置極其復雜,僅便道施工就歷經216天,斜井便道跨2座便橋,1座貝雷梁橋,于2019年11月26日進洞施工。

  大峽谷隧道斜井地質結構復雜,圍巖為白云巖,巖石強度高,加之埋深大,圍巖內應力強且巖層呈水平狀結構,在重力及圍巖內應力作用下掉塊、巖爆頻發。特別是2020年7月以來,隨著掘進的不斷深入,埋深增加,洞內巖爆強度、頻率明顯增大,在原有掌子面拱部掉塊局部垮塌的基礎上,更是出現掌子面正面、拱腰巖石彈射情況,且發生頻率愈加頻繁,給斜井施工安全、進度以及工人心理帶來巨大的影響和阻擾。同時,埋深增大帶來的高地溫及斜井部分段落地下裂隙水發育,持續反坡抽水也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

  面對各種困難,建設者們從設備、技術等方面入手,邀請專家現場指導,隧道施工嚴格執行“短進尺、弱擾動、強支護、快封閉、勤測量”原則,最終經過681天的艱苦奮戰順利完成掘進任務。

  據了解,作為小涼山彝區首條高速公路,峨漢高速建成通車后將顯著改善四川峨邊、金口河及大小涼山等民族地區交通條件,對加強成都與川南城市群、攀西等經濟區協同發展,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