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10月9日,省工商聯在成都發布2021四川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及調研分析報告,新希望控股集團、通威集團、藍潤集團位居榜單前三。
這是省工商聯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基礎上,連續4年發布百強榜單和相關報告。榜單以四川民營企業2020年度營業收入總額為基本指標,結合企業規模、產業結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情況綜合評選。與往年相比,今年榜單有何變化?釋放出哪些信號?
百強讀數
門檻
●今年入圍門檻達20.81億元,比上年增加3.66億元、同比增長21.34%
●入圍門檻從2018年的10.06億元到2021年的20.81億元,增長率達到106.86%,年均增長率超過20%
營收
●前20家企業營收總額占百強總額的69.19%
●有28家企業營收總額超過100億元,較上年增加兩家
●13家企業營收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較上年減少兩家
●59家企業營收在20億元到50億元之間,較上年增加10家
更新
●企業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下的新入圍企業數量為10家,退出企業數量為5家,凈增5家
●企業成立時間在20年以上的新入圍企業為2家,退出企業數量為15家,減少13家
效益
● 百強企業實現凈利潤504.79億元,比上年下降42.46億元,降幅7.76%
●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9家,比上年減少7家
●有37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呈現負增長狀態;有9家企業發生虧損,比上年增加兩家
新突破
入圍門檻再創新高頭部企業引領發展
根據調研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實現新的突破,達20.81億元,比上年增加3.66億元、同比增長21.34%。
事實上,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在持續提升。記者梳理4年的榜單發現,入圍門檻從2018年的10.06億元到2021年的20.81億元,增長率達到106.86%,年均增長率超過20%,可見百強民企的整體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實現新突破的還有頭部企業。在8月《財富》全球同步發布的最新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新希望控股集團位列第390位,實現四川本土世界500強企業“零的突破”。調研分析報告認為,這說明頭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增強,抗風險能力在增大,促進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也在持續優化。
排名首位的新希望控股集團,營業收入占百強營業收入總額的18.91%;前20家企業營收總額占百強總額的69.19%,營業收入總額的平均數遠大于中位數,整體發展呈現出頭部集中的趨勢。
“雖然頭部趨勢明顯,但整體分布往‘腰部’集中,‘橄欖型’結構進一步優化。”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陳泉指出。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在百強榜單中有28家企業營收總額超過100億元,較上年增加兩家;13家企業營收在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較上年減少兩家;59家企業營收在20億元到50億元之間,較上年增加10家。
新活力
新老企業迭代加快有企業首次入圍便躋身前十
對比最近兩年的榜單可以發現,今年有24家企業新晉入圍百強榜單。前20強中,有兩家“黑馬”企業表現突出,分別是:四川省樂山市福華農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京東廣漢信成貿易有限公司。它們分別以205.5億元、147.1億元的營收首次入圍榜單,位列第10位和16位。
有新晉入榜也就意味著有企業退出榜單。今年,藍光集團、浩均發展集團、四川宏達集團等24家企業退出百強榜單。
企業退出榜單,調研分析報告認為,主要有未參加調研、債務危機、混合所有制改革、營業收入未達到入圍門檻、不符合入榜條件等原因。
縱觀新入圍企業,新老企業更新迭代正在加快。從企業成立時間來看,企業成立時間在10年以下的新入圍企業數量為10家,退出企業數量為5家,凈增5家;企業成立時間在20年以上的新入圍企業為2家,退出企業數量為15家,減少13家。
陳泉認為,“一增一減”說明年輕企業的發展勢頭蓬勃,發展狀況向好,而一些老牌企業正在喪失活力,逐步失去競爭力。
最新的百強榜單也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民企的創新意愿在走強。從科研投入的規模來看,新入圍的24家企業中,研發費用為零的僅有兩家,而退出企業中研發費用為零的有9家;百強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也比上年增加15.4%。
新挑戰
發展增速放緩37家企業營收負增長
今年9月底,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四川有8家企業入圍,與上年相比減少4家。
“民營企業發展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陳泉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營企業造成較大沖擊,企業正常生產活動受阻,原材料成本上漲明顯,企業效益降低;77家企業位于成都平原經濟區,其中成都43家,區域發展不平衡猶存;產業結構比較傳統,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企業債務風險加大,個別企業持續爆雷;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等。
在經營效益方面,因疫情影響,百強企業實現凈利潤504.79億元,比上年下降42.46億元,降幅7.76%。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9家,比上年減少7家。
值得一提的是,榜單中還有37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呈現負增長狀態;有9家企業發生虧損,比上年增加兩家。其中屬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天齊鋰業虧損最為嚴重,虧損額達到11.27億元,占百強民企虧損總額的37.63%。
從分布行業來看,虧損行業集中在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房地產業等。
陳泉建議,廣大民營企業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主動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參與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