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
排隊4小時充電1小時、堵車不敢開空調……“十一”假期期間,電動汽車因充電問題頻頻上熱搜。
表面上看,這是因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太快而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沒跟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要解決充電難,尤其是大假期間集中出游時的充電難問題,絕不僅僅是多建充電樁這么簡單。□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張冬 鞠藝 唐澤文
“排隊4小時,充電1小時”難題如何解?
不是多建充電樁這么簡單
高速公路充電難怎么辦? 提高充電樁的性能和布局合理性
“打個比方,大假期間,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排隊加油也是經常發生的,新能源汽車排隊等充電就跟排隊加油是一樣的概念。”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認為,社會公共充電設施有壓力屬于正常現象,這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新能源汽車長途出行正在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所認可和接受。“從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充電速度、更新充電設備,再到充電樁布局優化等方面,需要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不斷提供更多遠距離出行線路解決方案,在增加充電樁數量的同時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他建議車主在長途出行時要做適當規劃,如果高速路網充電設施出現排隊情況,要合理規劃沿途城市中的公共充電設施。
除了國慶假期集中出行以外,各大汽車品牌在充電技術方面存在不同的路徑也是造成電動汽車充電耗時的原因之一。
“目前高速公路的公共快充設施基本都是60kW和120kW為主,充電速度相對較慢,加之不同新能源汽車品牌對自身電池包的安全保護,也使得單車充電時間較長。”威馬汽車相關負責人分析,“隨著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200kW甚至300kW的快充樁將會出現,為適應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一樁多用也會出現。”在成都研發的威馬汽車,已經能夠實現電池包在40分鐘內從30%充到80%。廣汽埃安則打造了業內領先的高壓平臺和全球充電速率最高的A480超充樁,做到了“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今后的充電樁將怎么建? 重點布局高速公路和景區,讓出行更有底氣
充電樁的數量問題,也將在今后得到改善。《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將達到25萬個。
“在這個過程中,片面追求車樁比不科學,我們還要考慮充電的效率和質量。”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需要將數量、功率等問題結合起來看才更合理。“假設充電樁全是慢充樁,公共區域布局再多也解決不了應急充電的問題,很多時候就會閑置下來變成‘僵尸樁’。”
國網四川公司智電處相關負責人也贊同這一說法。他介紹,四川充電的效能近年來一直在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社會充電設施累計用電量達10.76億千瓦時。其中2020年全社會充電量就達6.3億千瓦時,是2015年的39倍。“新能源汽車是其中的‘重頭’。”
他山之石可以借鑒。不久前,國網浙江海寧市供電公司的V2G電動汽車充電樁在海寧市尖山新區建成。每套設備可同時為10臺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并根據數據動態調整充電槍、充電樁,完成閑置功率的分配。此前舉行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通過接入充電網的技術滿足不同類型車輛電能補給需求,參與電網削峰填谷、調峰調頻等電能互動也成為產業內關于智能化、高效充電的新探索。
今后的充電樁將怎么建?國網四川公司智電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向下延伸是關鍵。“四川將逐步實現充電網絡‘省-市-縣’全面覆蓋,增強新能源車主的出行信心,滿足他們的旅游需要。”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高速公路和景區等公共區域,也將成為下一步充電樁布局的重點。“成渝這條線將率先推動。”
充電樁由誰來建?該負責人介紹,目前,省上已經出臺充電樁建設的專項補貼辦法,鼓勵全社會的充電運營商來建設。“隨著充電技術的進步,以及更多資本參與進來,市場化的運營方式會讓充電樁的建設更平衡、更健康。今后電動汽車的出行也將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