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二:新格局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為什么要特別強調雙城經濟圈之于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有利于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有利于吸收生態功能區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三個有利于”的表述,是對建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戰略意義作進一步深入表述。

  為什么要特別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這是因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并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在史育龍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常住人口接近1億人,經濟總量接近7萬億元,是擴大內需戰略實施的關鍵地區,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因此,要在促進地區經濟良性循環、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國內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方面下功夫,為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奠定堅實基礎。”

  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湯繼強注意到,“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出不久,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譬如以前以出口貿易為主的格局正在變化。而中央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行重大決策部署,可謂‘恰逢其時’。”

  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成渝地區,正好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發展“內循環”的重要力量,成為國內發展的最大回旋空間,這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載的政治使命和戰略擺位。“換句話說,正因為有新發展格局,成渝地區才有了更準確的發展定位。”湯繼強說,這意味著,川渝兩地的發展,今后不能局限于區域思維,要從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高度去設計,比如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重大項目一體化、核心優勢產業一體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