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四川省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由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21年9月29日修訂通過,將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這是一部引起廣泛關注的地方立法——四川有2.6萬個小區,物業服務企業8891家,“小物業 大民生”,物業管理服務聯系著千家萬戶。
那么,歷時一年半的修訂,這部地方立法是如何形成的?這一部聚焦物業管理的地方性立法,都回應了當前物業管理中的哪些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有哪些創新點?如何確保這一部民生立法,真正地貫徹落實到實處?
為此,記者專訪了四川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樹平。
《條例》 出臺記:為何要花一年半來修訂?
記者:為何要進行《條例》的修訂?
何樹平:“小物業 大民生”,物業服務聯系著千家萬戶,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截至2020年末,四川有2.6萬個小區,8891家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50萬人,物業服務行業規模穩步增長,在全省服務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顯。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為居住小區構筑“最后一米”防線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社區公共衛生供給和應急管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現行《條例》自2012年7月1日施行以來,在規范我省物業管理活動、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業管理矛盾日益凸顯、糾紛日趨增多,很多新問題和新矛盾亟待解決,現行《條例》已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需盡快修訂。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等進行了部署。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理順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關系,構建黨建引領居民小區治理機制,明確要推動修訂《四川省物業管理條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從國家基本法律層面確立物業管理基本制度,為物業管理活動提供了根本準則,特別是在業主自治、物業服務市場秩序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新的規定,亟需結合四川實際進行地方立法予以細化完善,與《民法典》全面銜接。
記者:《條例》修訂的背景和起草過程,是怎樣的?
何樹平:我省起草、審議《條例》可謂是一項“細工慢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高度重視,省人大常委會全力推動,從2020年3月啟動立法調研到今年9月29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全票通過,歷時一年半,經歷了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反復修改完善和省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這既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具體實踐,也是立法為民宗旨的生動體現。
有兩個細節,可有力說明我省在《條例》修訂上的審慎:
一是立法聽證會。為保證立法質量,在去年《條例》修訂起草論證階段,省住建廳配合省人大城環資委、司法廳舉行了立法聽證會;《條例》進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后,省住建廳配合省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再次舉行立法聽證會,廣泛聽取業主、物業服務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及社會其他方面的意見。
另外一個是,《條例》二審后再次廣泛調研聽取意見。考慮到《條例》內容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關系到千家萬戶安居樂業,省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審議后,省人大法制委繼續深入調研,先后多次召開物業服務行業協會、物業服務人、業主和業主委員會、街道辦事處和社區,以及各有關職能部門、專業經營單位等參與的立法座談會議,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修改完善形成《條例》第三次審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