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安逸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采訪中,專家一致認為,在“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中,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是最終落腳點。“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就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代名詞。”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李后強說,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內涵是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三者關系,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規劃綱要》明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在西部地區生態保護中發揮示范作用,促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大幅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打造世界級休閑旅游勝地和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建設包容和諧、美麗宜居、充滿魅力的高品質城市群。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首先是綠色生態之地。盛毅說,川渝地脈相連、水系相通、人緣相親,共處長江上游,境內干流長度占整個長江干流長度的39.37%,肩負著共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歷史使命。攜手共護長江上游生態安全,近年來,成渝兩地取得積極成效。但面向未來,仍面臨不少挑戰,進一步深化、完善跨界河流聯防聯治,就是努力方向之一。
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也應是城鄉融合發展之地。楊繼瑞認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只是做大成都、重慶兩個中心城市,還要通過雙城帶動,促進區域中心城市競相發展,實現整個區域“水漲船高”。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更應是開放共享之地。盛毅說,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多元,不僅期盼城鄉面貌的“高顏值”,更要求在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方面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這也要求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要緊緊圍繞是否能解決好人的實際需要,更好滿足人的全面發展來推進。
“當然,這需要一個提升過程。”在他看來,目前,兩地緊緊圍繞提高要素流動效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等開展聯合創新,已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各地各部門需要不斷總結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城鄉融合發展等合作經驗,不斷創新探索,為西部乃至全國貢獻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成渝經驗”。(記者 寇敏芳 朱雪黎 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