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c/crawl/109/w550h359/20211021/a3b9-203354dbb7a46ccc64d79fdb8b23c02b.jpg)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10月21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獲悉,為指導促進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我省正加緊研究制定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過渡期”管理辦法,預計最快下月出臺。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后,至《國家公園法》《自然保護地法》《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前的這段時期,是一個過渡期。”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這個“過渡期”有多長現在不明確,因此有必要出臺一個“過渡期”管理辦法,明確當前工作怎么干。
記者看到了這份“過渡期”管理辦法初稿,包括總則、目的、意義、適用范圍、管理原則、管理機構、職能職責、分工協調、資金保障、公眾參與、監督機制、交流合作、責任追究、表彰獎勵、公園規劃、功能分區等等多項內容。
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方案明確,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面積2.2萬平方公里,跨四川、陜西和甘肅三省。其中,四川省1.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7.92%,涉及7個市州20個縣區98個鄉鎮。
根據設立方案,大熊貓國家公園共整合69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1.65萬平方公里(扣除重疊部分),占國家公園總面積的75.15%。國務院批復明確,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后,相同區域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護地,相關未劃入國家公園區域的管控要求通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予以明確。如何理解?
“國家公園是各類保護地中級別最高、管理強度最高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原自然保護地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全部重合的,該保護地直接劃入國家公園,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不再保留該自然保護地牌子,比如臥龍自然保護區、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就都不再保留。
此外,原自然保護地和大熊貓國家公園有部分重疊的,重疊的部分劃入國家公園,其余部分將進行科學評估,根據其保護價值大小,可能會撤銷或轉為其他區域,進行整合優化,從而真正實現“一塊保護地一個牌子管”。
目前,四川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相關方案已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待審批。同時,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也還在研究制定完善中,尚未正式出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