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隨著《綱要》的落地實施,唱好“雙城記”,建設經濟圈將成為重慶市27個區 (縣),四川省15個市的歷史性任務。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在成渝新格局下,現代產業體系將迎來歷史性發展機會。
■ 本報記者 楊成萬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正當其時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定位于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從上述定位來看,就需要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的理由如下:
首先,要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就需要大力發展經濟,而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發展經濟豈能沒有“血脈”?
第二,要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對科技創新給予投入,而且往往是“重量級”的投入,同時也是風險系數較高的投入,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可以預料,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與科技的聯系越來越緊密。”
第三,要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同樣需要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因為金融中心本身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而對金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此外,進入小康社會后,人們需要而且也有條件實現高質量生活,而高質量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如生態文明、綠色環境、投資、支付數字化等。因此,要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也需要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綱要》提出的西部金融中心由成渝兩地共建。對此,湯繼強的理解是,從必要性角度看,無論是重慶還是成都,單方面都無法承擔起單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這副重擔。
再從可能性角度看,成都作為四川省省會,以及長期以來在西南地區的中心地位,人民銀行在此設立了成都分行。同時,世界500強中的不少金融機構也在成都設立了分支機構甚至區域總部,使成都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
與此同時,重慶作為我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以及長江上游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在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方面突飛猛進,如正在探索跨境人民幣業務,跨國企業集團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等。
湯繼強說,由成渝兩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既可以避免各自為政、重復建設,又可以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使其底氣更足,實力更強,更好地立足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面向西部,服務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