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南安小院”“龍游小院”“青衣小院”“三江小院”……樂山市九龍巷,是一條百年老巷,如今每個小巷都有了居民自己投票命名的新名字了。

  10月23日,記者從中建安裝華西公司獲悉,通過EPC模式 ,包括九龍巷在內的樂山市77個老舊小區基本完成改造提升。

  采用EPC模式改造77個老舊小區

  “該項目是樂山市首個采取EPC總承包模式建設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敝薪ò惭b華西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什么是EPC?EPC,是指施工單位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

  據了解,此次樂山老舊小區項目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涵蓋77 個小區,5200余戶居民,其中還包含順城街、桂花樓片區兩個樂山市重點歷史文化街區——因大多建于上世紀80年代,規劃建設年代早、建設技術不夠完善,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線老化、設備年久失修、道路破損等問題,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也影響城市整體形象。

  同時,與其他地方老舊小區改造不同,樂山此次老舊小區EPC項目分散且范圍廣,樓宇間距狹窄,人口密度大。項目經理董咸澤介紹,“第一次到項目現場,看到空中電線如‘蜘蛛網’纏成一團,樓宇間距近、光線昏暗,來往行人都得低頭靠著墻根走?!?/p>

  “相比于之前傳統、零散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形式,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從整體上對改造方案進行靈活調整和持續優化,節省投資,而且避免了設計、采購、施工、調試等環節相互脫節,優化管理流程,節省建設周期?!鄙鲜鱿嚓P負責人介紹。

  傳承城市記憶 “地上地下同步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地上重要,地下更重要。

  董咸澤介紹,在該77個老舊小區改造中,該項目堅持城市記憶與功能設計兼顧,實現“地上地下同步改造”。

  為延續當地歷史文化特色,改造整體色調定為仿古青灰色,順城街片區和桂花樓片區兩個歷史文化街區的33個小區建筑形式均采用青瓦坡屋頂、穿斗式木結構,建筑細部嚴格參考當地傳統建筑特色細部做法,使得其成為當地游城慢行系統的節點之一。

  同時,改造中還面臨一個特殊的情況——樂山地勢北高南低,高差懸殊大,老舊小區地勢低洼,曾屢次遭受洪災侵襲,給小區住戶造成不少損失。

  為此,項目團隊一邊對排水設施、雨排管線、雨水井及檢查井進行疏通和清掏,認真地檢查修繕排水設施,并進行雨污水管道翻建更新、分流改造,另一方面,及時調整施工方案,結合小區原有建筑走向,增設防洪排水點11個,使得地下排水通暢。

  “以前小區地面坑坑洼洼,下雨天地面臟的很,房子外面很舊還漏水,現在干凈整潔了,人氣也開始越來越旺了?!笨粗^正在發生的變化,居民任清財心里特別開心。

 ?。ㄖ薪ò惭b華西公司供圖)